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声泪俱下

声泪俱下

一边说,一边哭。形容非常悲痛。王彬,字世儒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弟。西晋末,中原大乱,随其兄王廙渡江南下,以司马睿荐为典兵参军,不久升为前将军。苏峻之乱平后,迁尚书右仆射,赐爵关内侯,卒于官,年五十九。他为人刚直正派,虽身居显位,常布衣蔬食。公元322年,其从兄王敦起兵反对朝廷,朝廷派他去见王敦,正赶上他的好朋友周遇害,王彬先去哭祭了一番,然后才见王敦,容颜悲戚。王敦很不高兴,问其所以。答道:“去哭祭伯仁(周的字),现在还没平静下来。”王敦大怒,说周是自致刑戮,王彬不该如此表情见他。王彬反驳道:“周是一个长者,又是你的亲友,并非你的敌人,无故被你杀害,所以为之悲伤惋惜。”王彬越说越愤怒,陡然加大声音,责备他说:“你违犯众意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灾难将殃及门户。”语气言辞慷慨激昂,边说边哭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6《王彬传》2005页:“从兄敦举兵入石头,帝使彬劳之。会周遇害,彬素与善,先往哭,甚恸。既而见敦,敦怪其有惨容,而问其所以。彬曰:‘向哭伯仁,情未能已。’……因勃然数敦曰:‘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。’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旧唐书·哥舒翰传》:“上起入禁中,翰叩头随之而前,言词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 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八·元遗山诗二》:“此等感时触事,声泪俱下,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回不能置。”


主谓 声,说。俱,全、都。边诉说,边哭泣。形容十分哀痛悲切。语出《晋书·王彬传》:“因勃然数敦曰:‘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。’言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爱新觉罗·溥仪《我的前半生》:“日本战犯们不少~的表示反对美帝的原子能垄断,并感激我国人民政府之宽大政策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悲恸心情。→泣不成声 泪如雨下 ↔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。也作“声泪俱发”。


【词语声泪俱下】  成语:声泪俱下汉语词典:声泪俱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牙旷

    《汉书.叙传上》:“若乃牙、旷清耳于管弦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牙,伯牙也。旷,师旷也。”春秋时,伯牙为楚国著名乐师,师旷为晋国著名乐师,二人合称牙旷。后用为咏精通音乐的人才之典,又借称高人雅士。唐.白居

  • 困坂

    同“困盐车”。唐贾岛《送令狐绹相公》诗:“困坂思回顾,迷邦辄问津。”

  • 张湛白马

    《后汉书.张湛传》:“张湛字子孝,扶风平陵人也。矜严好礼,动止有则,居处幽室,必自修正。(建武)五年,拜光禄勋。光武临朝,或有惰容,湛辄陈谏其失。常乘白马。帝每见湛,辄言:‘白马生且复谏矣。’”后汉.

  • 弘演之义

    《吕氏春秋.忠廉》:“翟人至,及懿公于荣泽,杀之,尽食其肉,独舍其肝。弘演至,报使于肝,毕,呼天而啼,尽哀而止,曰:‘臣请为襮(音bó,此指身躯)!’因自杀。先出其腹实,内懿公之肝。”又见《韩诗外传》

  • 银钩

    同“银钩铁画”。唐杜甫《陈拾遗故宅》诗:“到今素壁滑,洒翰银钩连。”元张逊《水调歌头.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》词:“把鸾笺,裁绣句,写银钩。”【词语银钩】   汉语大词典:银钩

  • 画地为狱

    同“画地为牢”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识鉴》:“画地为狱,人不敢逃;以赭染衣,人不敢犯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.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:“关于题材问题,一时曾相当狭隘,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这样的见解,以为必须直接采

  • 却行求前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,往古者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,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。”韩婴认为,如果只看到古人失败的教训,而不能做到从历史的借鉴中

  • 刘阮风流

    同“刘阮天台”。宋赵以夫《双瑞莲》词:“缥缈漾影摇香,想刘 阮风流,双仙殊丽。”

  • 不鼓不成列

    不鼓:不击鼓进攻。不成列:没有列成阵势。 不向尚未摆好阵势的敌人发动攻击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(宋襄)公曰:‘君子不重伤,不禽二毛。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’”《

  • 悬虱如轮

    同“虱悬轮”。金元好问《愚轩为赵宜之赋》:“守宫缘壁夸覆射,悬虱如轮规命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