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墨子悲丝

墨子悲丝

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唐李瀚蒙求》:“墨子悲丝,杨朱泣岐。”


见“墨子泣丝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言,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,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墨子名翟 (di),春秋时鲁国人,为墨家学派创始人。墨子见到染丝者而叹息,说:“白丝用青黑染料去染,就成青黑色,用黄色染料去染,就成黄色,染料不同,丝色也不同,放入不同的染缸中去染,颜色也会不断改变。所以染不可不慎重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环境习俗等对人的秉性、志趣等有着重要影响,感慨人易为环境习俗左右,难以自主。

【典形】悲丝、悲丝染、悲素丝、墨子悲丝、泣素丝、素丝、素丝变、素丝涕、素丝易变移、素质随时染、丝色随染异、素丝堪悲、泣练丝、悲染丝。

【示例】

〔悲丝〕 清·黄鷟来《杂诗》:“至巧不如拙,岐路恒悲丝。”

〔悲丝染〕 清·丘逢甲《孟征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》:“百年人事悲丝染,四海风尘把剑看。”

〔悲素丝〕清·纳兰性德《嵇叔夜言志》:“杨朱泣路歧,墨翟悲素丝。”

〔墨子悲丝〕 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二十:“杨朱泣岐路,墨子悲染丝。”

〔泣素丝〕 唐·韦应物《送李二归楚州》:“忽此嗟岐路,还令泣素丝。”

〔素丝〕 晋·曹摅《感旧诗》:“临乐何所叹,素丝与路歧。”

〔素丝变〕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黄金销铄素丝变,一贵一贱交情见。”

〔素丝涕〕 南朝齐·谢朓《始出尚书省》:“既秉丹石心,宁流素丝涕。”

〔素丝易变移〕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五十九:“路歧有南北,素丝易变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结求羊

    源见“蒋生径”。谓长期结交贤友。元丁复《竹山》诗:“筮邻从蒋诩,永结求 羊欢。”

  • 巧者不过习者之门

    灵巧的人,不到谙熟某种专门技巧的人的门前卖弄。 表示一贯从事某种专门技巧的人其智慧不可及。语出汉.桓谭《新论.道赋》:“杨子云工于赋,王君大习兵器。余欲从二子学,子云曰:‘能读千赋则善赋。’君大曰:

  • 每饭不忘君

    每次进餐,都眷念国君。 旧指臣下忠于国君。语出宋.蔡梦弼《杜工部草堂诗话》卷:“东坡苏子瞻《诗话》曰:古今诗人众矣,而子美独为首者,岂非以其流落饥寒,终身不用,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?”明.宋濂《杜诗举

  • 剑来杜邮

    同“杜邮之戮”。明冯梦龙《精忠旗.岳侯死狱》:“堪恨无端,剑来杜邮。把他为敌国,代却仇雠。”

  • 锦绣被原野

    同“锦绣裹山川”。宋苏轼《自净土寺步至功臣寺》诗:“锦绣被原野,金珠散贫贱。”【词语锦绣被原野】   汉语大词典:锦绣被原野

  • 牵裾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辛毗传》:“帝(魏文帝曹丕)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。时连蝗民饥,群司以为不可,而帝意甚盛。毗与朝臣俱求见,帝知其欲谏,作色以见之,皆莫敢言。毗曰:‘陛下欲徙士家,其计安出?’帝曰:‘

  • 子建才

    同“八斗才”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四本一折:“小生无宋玉般容,潘安般貌,子建般才。”

  • 驷不及舌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惜乎,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(注: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子)不及舌。”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说出口的话。又称“驷马难追”。用来作为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追回,应该守信用的典故。明.东鲁古狂生《醉

  • 河洛之书

    同“河图洛书”。罗惇曧《文学源流.三代以上文学》:“纬书之类,谓之秘经,图谶之类,谓之内学,河 洛之书,谓之灵篇。”

  • 分庭伉礼

    亦作“分庭抗礼。”以平等、相当的礼节相见。古代礼节,宾客与主人相见时,分别站在庭院的两边,相对行礼,以平等的地位相待,故称。《庄子.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《史记.货殖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