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唾壶击缺

唾壶击缺

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五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王大将军(指王敦)每酒后,辄咏魏武帝《乐府歌》(指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)曰: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未已。’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,壶尽缺。”

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豪爽》:“王仲处(王敦字仲处)每酒后,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王敦传》。

后人因以“唾壶击缺”或“击缺唾壶”作为激赏诗文之词。宋.张元干《石州慢.己酉秋吴兴舟中》词:“塞垣祇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”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,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。李木庵《延安雅集》诗:“主人谓我何不歌,唾壶击碎意则那?”那,奈何。这两句诗意是:我现在不唱,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,唱到把唾壶击碎。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。


主谓 唾壶,痰盂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醉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(《晋书·王敦传》)周斌《和剑华醉歌行》:“毕竟英雄心不死,~剑光紫。”※唾,不读作chuí。△多含壮志未酬之意。→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↔怡然自得。也作“唾壶敲缺”、“唾壶击碎”。


【词语唾壶击缺】  成语:唾壶击缺汉语词典:唾壶击缺

猜你喜欢

  • 庾郎三九

    同“庾郎鲑菜”。宋苏轼《后杞菊赋》:“何侯方丈,庾郎三九。”宋黄庭坚《木兰花令.庾元镇四十兄》:“庾郎三九常安乐,使有万钱无处著。”

  • 笑杕杜

    《旧唐书.李林甫传》:“(林甫)自无学术,仅能秉笔,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。……林甫典选部时,选人严回(或作迥、逈)判语有用‘杖杜’二字者,林甫不识‘杕’字,谓吏部侍郎韦陟曰:‘此云“杖杜”,何也?’陟俯

  • 流霞杯

    同“流霞酒”。隋 鲁范《神仙篇》诗:“霜分白鹿驾,日映流霞杯。”

  • 缑氏瓜

    唐代明崇俨的故事。《新唐书.明崇俨传》:“四月帝忆瓜。崇俨索百钱,须臾以瓜献,曰:‘得之缑氏老人圃中,’帝召老人问故,曰:‘埋一瓜失之,土中得百钱。’”【词语缑氏瓜】   汉语大词典:缑氏瓜

  • 沈约病

    同“沈郎病”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一折:“沈约病多般,宋玉愁无二,清减了相思样子。”

  • 畏龙

    源见“叶公好龙”。比喻表面爱某种事物,实际害怕这种事物。南朝 梁萧统《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》:“又爱贤之情,与时而笃,冀同市骏,庶匪畏龙。”【词语畏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畏龙

  • 莫愁艇子

    《乐府诗.莫愁乐》:“莫愁在何处?莫愁石城西。艇子打两桨,催送莫愁来。”这首诗是写石城歌女莫愁的爱人正急切地等待莫愁划着小艇到来,愉快地相会。后世诗人常借此事,吟咏抒发爱情的离合悲欢情怀。唐.李商隐《

  • 怀铅

    源见“怀铅提椠”。指从事著述。《梁书.徐勉传》:“淄上、淹中之儒,连踪继轨;负笈怀铅之彦,匪旦伊夕。”亦借指佳作。鲁迅《三闲集.头》:“脱帽怀铅出,先生盖代才。”【词语怀铅】   汉语大词典:怀铅

  • 韫椟

    同“韫椟而藏”。《剪灯新话.联芳楼记》:“久处闺闱,粗通经史,非不知钻穴之可丑,韫椟之可佳也。”【词语韫椟】   汉语大词典:韫椟

  • 折足覆?

    同“折鼎覆?”。《后汉书.谢弼传》:“今之四公,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,馀皆素食致寇之人,必有折足覆?之凶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.知止》:“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,而折足覆?者不乏也。”【词语折足覆?】  成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