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吹毛求疵

吹毛求疵

也作吹毛索疵,吹毛求瑕。比喻刻意挑剔毛病,寻找过错。韩非子认为,古代识大体的人,天地万物无所不知,胸怀象江河、山谷一样宽阔,一年四季,云驰风动,无不在其预料之中。他们不以小聪明来困惑自己,不以个人好恶而影响政治主张。而是以法术决定国家治乱,以赏罚来区别是非,顺乎天理,不伤情性,不去吹开毛发寻找皮肤上的小毛病,也不洗涤污垢以寻找别人的隐私。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大体》:“古之全大体者,望天地,观江海,因山谷,日月所照,四时所行,云布风动;不以智累心,不以私累己;寄治乱于法术,论是非于赏罚,属轻重于权衡;不逆天理,不伤情性;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难知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今或无罪,为臣下所侵辱,有司吹毛求疵,笞其臣,使证其君,多自以侵冤。” 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吹毛索疵,诋欺无限。” 西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步骘传》:“伏闻诸典校擿扶细微,吹毛求瑕,重案深诬,辄欲陷人以成威福。”


连动 吹开皮上的毛,寻找里面的毛病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,硬寻差错。语本《韩非子·大体》:“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难知。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但如果我们放眼看看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,再~一番,也会发现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民素质比我们‘贵国’更差……”△贬义。描写对人挑剔。 →求全责备 ↔隐恶扬善 通情达理。也作“吹毛求瑕”、“吹毛索瘢”、“吹毛索疵”、“吹毛索垢”、“披毛求疵”、“批毛求疵”、“披毛求瑕”。


解释疵:毛病。本指吹开毛,寻找里面的毛病。现多用来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。

出处韩非子·大体》:“古之全大体者……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难知。”

韩非子·大体》论述了办事应该着眼于大体,应当把握全局。文章说到,古代能保全大体的人,不以智巧干扰心境,不因私利拖累自身,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律上,把是非的分辨寄托在赏罚上,把物体轻重的辨别寄托在秤具上。不违背天然的常理,不伤害人的真实感情,不吹开毛来挑剔里面的小毛病,不苛刻地考察难以知晓的隐秘。如果依照自然的规律,保全国家的法度,就会君子安乐太平而坏人停止作恶。淡泊少欲,安闲清静,顺应自然的法则,把握事物的大局,就能使人不去触犯法律,这样人们就没有像鱼儿失去水一样的灾祸,天下就很少有行不通的事情。

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,思维敏捷,才学超人,他的文章经常被人们竟相传诵。有一次,他的《说难》《孤愤》被传到了秦国,秦王(即后来的秦始皇)看了后说:“哎呀!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并和他来往交游,死而无憾!”秦国于是发兵攻韩,韩国赶紧把韩非交给了秦国。秦国丞相李斯是韩非的同学,他嫉妒韩非的才能,就屡次中伤韩非,韩非就被关进了监狱。李斯随后又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,逼他自杀了。后人把他的文章编集在一起,就成了《韩非子》一书。

近义求全责备

反义宽宏大量

例句

他总喜欢吹毛求疵,与别人对着干。


【词语吹毛求疵】  成语:吹毛求疵汉语词典:吹毛求疵

猜你喜欢

  • 鼠肝虫臂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俄而子来有病,……子犁往问之,……倚其户与之语曰:‘伟哉造化,又将奚以汝为?将奚以汝适?以汝为鼠肝乎?以汝为虫臂乎?’”春秋时,子来生病快要死了,他的朋友子犂前来探望。子犂倚着门对

  • 宣孟束脯

    源见“灵辄扶轮”。谓施恩获报。《后汉书.崔骃传》:“原衰见廉于壶飧,宣孟收德于束脯。”

  • 孩名

    《礼记.内则》:“〔子生三月〕父执子之右手,咳而名之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孩字又作咳。”后因以“孩名”指婴儿时期。唐元稹《招讨镇州制》:“因念自孩名之逮于羁丱,十三年不能为成人,岂忍一朝之忿,驱而杀之。”

  • 惊动梁尘

    同“歌落梁尘”。宋辛弃疾《浣溪沙》词:“歌串如珠个个匀,被花勾引笑和颦。向来惊动画梁尘。”

  • 危如累卵

    累卵:以卵相叠。比喻极其危险。《史记.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王之国危于累卵,得臣则安。然不可以书传也。”述补 危险得像摞起来的蛋,随时都可能倒下来打碎。形容十分危险。语本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其君之危,犹

  • 子敬遗琴

    同“子敬琴亡”。唐戴叔伦《吊畅当》诗:“徒闻子敬遗琴在,不见相如驷马归。”

  • 莹魄

    月亮的别名。唐常建《第三峰》诗:“莹魄澄玉座,以求鸾鹤纵。”【词语莹魄】   汉语大词典:莹魄

  • 蜀鹃

    源见“望帝啼鹃”。称杜鹃鸟。清赵翼《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》诗:“归随辽鹤迹,啼有蜀鹃痕。”【词语蜀鹃】   汉语大词典:蜀鹃

  • 千金求骏骨

    同“千金市骏”。明 镏绩《画马》诗:“闻道千金求骏骨,不应龙种在人间。”

  • 文武并用

    指陆贾回答高祖刘邦说:文治武功要合并运用。后以此典指既重文治,又重武功,两手并用。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,建立汉朝,不懂文治,儒生陆贾却经常在他面前称说《诗》、《书》。刘邦骂道:老子的天下是靠骑马打仗用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