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吴中四才子

吴中四才子

明代中叶徐祯卿、祝允明、唐寅、文征明四人齐名,都是吴中(苏州府别称)地区才气横溢的文人,人们称之为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徐祯卿(1479-1511年),字昌毂(gǔ谷),弘治进士,官国子监博士。与李梦阳等并称“前七子”。主张复古。论诗主情致,其诗风格清朗,少数作品指陈时事,隐寓讽刺之意。祝允明(1460-1526年),字希哲,号枝山,弘治举人。官广东兴宁知县,迁应天府通判。能诗文,工书法。小楷学钟繇、王羲之;狂草学怀素、黄庭坚。笔势劲健,又能出入变化,自成面目,为当时书家代表。唐寅(1470-1523年),字伯虎,一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,桃花庵主等,少与张灵相善,学画于周臣。后结交沈周、文征明等,切磋文艺。年29中乡试第一,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。后游历名山大川,致力绘事,卖画为生。赋性疏朗,放逸不羁。擅画山水,并工人物、花鸟,工笔、写意俱佳。兼善书法,能诗文。文征明(1470-1559年),初名璧,以字行,后更字征仲,号衡山居士。以岁贡生荐试吏部,任翰林院待诏,后辞官归。诗文书画皆工,尤以画名。最善山水,兼工花卉、兰竹、人物等,影响甚大,称“吴门派”。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286《文苑列传二·徐桢卿传》7351页:“祯卿少与祝允明、唐寅、文征明齐名,号‘吴中四才子’。”


【词语吴中四才子】   汉语词典:吴中四才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勃胥痛哭

    源见“哭秦庭”。指包胥乞求援兵,形容救国之情真切。康有为《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》诗之二:“黎洲乞师曾到此,勃胥痛哭至于今。”

  • 飞退鹢

    源见“六鹢风”。用以形容遭受挫折和失意。清赵翼《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》:“身原飞退鹢,情比噪寒蝉。”

  • 鸢飞鱼跃

    《诗.大雅.旱麓》:“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”孔颖达疏:“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,其下则鱼皆跳跃于渊中而喜乐,是道被飞潜,万物得所,化之明察故也。”后因以“鸢飞鱼跃”谓万物各得其所。宋陈亮《西铭说》

  • 缚楚王

    《史记》卷九十二《淮阴侯列传》:“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。高帝以陈平计,天子巡狩会诸侯,南方有云梦,发使告诸侯会陈:‘吾将游云梦。’实欲袭信,信弗知。高祖且至楚……(信)谒高祖于陈。上令武士缚信,载后车。

  • 海岛士

    源见“田横岛”。指侠义之士,壮士。唐孟郊《汴州离乱后忆韩愈》诗:“海岛士皆直,夷门士非良。”

  • 乔诘

    意有不平。《庄子.在宥》:“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,而后有盗跖:曾、史之行。”卓鸷:行有不平。盗跖:战国初农民起义领袖,名跖,旧时冠以污蔑性的“盗”字。曾、史:曾参(孔子弟子)和史鱼(春秋时卫国大夫),

  • 擢数

    源见“擢发难数”。泛指多得难以计数。明 汪本钶《续刻李氏书序》:“盖先生之书未刻者,种种不胜擢数。”【词语擢数】   汉语大词典:擢数

  • 投鞭飞渡

    源见“投鞭断流”。极言入侵者来势迅猛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舟次扬州和人韵》词:“谁道投鞭飞渡,忆昔鸣髇血污,风雨佛貍愁。”

  • 百瓮齑

    源见“黄齑三百瓮”。喻指清苦的生活。清唐孙华《挑菜》诗:“书生食籍闻前定,应许支消百瓮齑。”

  • 古希

    同“古稀”。明李贽《观音阁》诗之一:“如何古希人,不识三伏苦。”【词语古希】   汉语大词典:古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