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名山藏谤

名山藏谤

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:“凡百三十篇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,为《太史公书》。……藏之名山,副在京师,俟后世圣人君子。”

汉书.司马迁传》:“仆诚已著此书,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

后汉书.蔡邕传》:“昔武帝不杀司马迁,使作谤书,流传后世。”

名山藏谤,原意是指把怨谤讽刺的作品藏于大山之中,以便后世保存流传。后因以比喻撰写著作,传给后人。

清.赵执信《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数首》诗:“偶逢快士通唱酬,敢向名山藏怨讽。”清.杭世骏《出国门作》:“穷檐肯负名山业,史稿还堪证昔非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至察则无徒

    喻人过于苛察,则不能容人。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
  • 破镜重合

    同“破镜重圆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续录五》:“破镜重合,古有其事,若夫再娶而仍元配,妇再嫁而未失节,载籍以来,未之闻也。”见“破镜重圆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:“~,古有其事。

  • 成连琴

    同“成连海上琴”。清王士禛《赠崂山隐者》诗:“清冷鱼山梵,寂寞成连琴。”

  • 殡攒

    《礼记.丧大记》:“君殡用輴,攒至于上,毕涂屋。”后以“殡攒”指别作屋舍停放灵柩,以待迁葬。宋 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如士旅力稍厚者,棺率朱漆,又信时日,下葬尝远,且惜殡攒之费,多停柩其家,亦不设涂

  • 赤斧

    汉刘向《列仙传.赤斧》:“赤斧者,巴戎人也,为碧鸡祠主簿,能作水澒炼丹与消石,服之三十年,反如童子,毛发生皆赤。后数十年,上华山,取禹馀粮饵,卖之于苍梧、湘江间。累世传见之,手掌中有赤斧焉。”后因以“

  • 严滩路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借指辞官隐居之路。宋 韩㴲《步蟾宫.钓台》词:“三年重到严滩路,叹须鬓、衣冠尘土。”

  • 召伯树

    同“召公棠”。前蜀贯休《上卢使君》诗:“大惠虫鸟全,至严龙虎畏。可怜召伯树,婆娑不胜翠。”【词语召伯树】   汉语大词典:召伯树

  • 百二关山

    同“百二山河”。唐温庭筠《老君庙》诗:“百二关山扶玉座,五千文字閟瑶缄。”见“百二山河”。唐·温庭筠《老君庙》诗:“~扶玉座,五千文字閟瑶缄。”【词语百二关山】  成语:百二关山汉语大词典:百二关山

  • 裙布

    源见“荆钗布裙”。借指糟糠之妻。清孙枝蔚《赠汪舟次》诗:“维余漂荡人,发素血已枯。三冬辞裙布,万里隔荆株。”【词语裙布】   汉语大词典:裙布

  • 衔璧

    《左传.僖公六年》:“冬,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。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绖,士舆榇。”楚子,楚成王。武城,春秋楚地名,在今河南南阳市北。许男,许国国君,许国封男爵,故称。衔璧,古代人死口含珠玉,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