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叶公好龙

叶公好龙

汉刘向《新序.杂事五》:“叶(旧读shè)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。窥头于牖(音yǒu,窗)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(所谓五色无主,是指因为害怕,心荒意乱,以致面目失色)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”

叶公平时标榜好龙,可是一旦天上的真龙光临,他却被吓了个半死。故其好龙只不过是笑谈。后因以“叶公好龙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,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,只是爱好以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去装饰标榜,而对于那种真正的事物,骨子里却是惧怕的。

唐胡曾《叶县》诗:“叶公丘墓已尘埃,云矗崇墉(城墙)亦半开。借问往年龙见日,几多风雨送将来?”《警世通言》卷十八:“楚士风歌诚恐殆,叶公好龙岂求真。”


主谓 叶(原读shè)公,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,因称。比喻表面上喜好某事物,实际并非如此。语本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居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……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”孔捷生《大林莽》:“但此时此刻,豪言壮语变得有点贬值。是自己~,被困难吓倒了?”※好,不读作hǎo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某些言行不一的人。 →弄虚作假 ↔爱屋及乌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新亭·杂事》:“子张见鲁哀公,七日而哀公不礼,托仆夫而去,曰:‘臣闻君好士,故不远千里之外,犯霜露,冒尘垢,百舍重趼,不敢休息以见君,七日而君不礼。君之好士也,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。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,于是夫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今臣闻君好士,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,七日不礼,君非好士也,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子张去见鲁哀公,七天而哀公不接见他,于是子张将话留给仆人走了。他说:“我听说您喜欢士人,因此不远千里,冒着风霜尘土,每天加紧赶路,脚都走出了趼子,不敢休息来见您,但七天也不接见我。您的好士,有如叶公子高的好龙。叶公子高喜欢龙,器物上画着龙,房屋到处也刻着龙,真龙听了从天降到叶公的家,头探进窗户、尾巴挂在堂前。叶公见了,赶忙逃走,失魂落魄,面色大变。所以叶公不是真爱龙的,是爱似龙而非龙的。今天您好士,也不是真好士,而是爱好似士而非士的人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表面上爱好,而并非真的爱好。

【典形】 好龙、好真龙、画龙、惊叶、叶公好龙、叶公室、叶龙、牖下窥龙、描龙不叶公。

【示例】

〔好龙〕 清·黄景仁《送何数峰之辉县》:“献马客多金长价,好龙人少画销烟。”

〔好真龙〕 清·王士禛 《叶公祠》:“地下子高应一笑,世间谁解好真龙?”

〔画龙〕 唐·高适《赠别王十七》:“画龙俱在叶,宠鹤先归卫。”

〔惊叶〕 宋·王安石《再用前韵答蔡天启》:“伪凤易悦楚,真龙反惊叶。”

〔叶公好龙〕 元·揭傒斯《题金人王仲宝墨竹》:“叶公称好龙,龙至乃惊走。”

〔叶公室〕 宋·朱淑真《题余氏攀鳞轩》:“易惊谁羡叶公室,入梦当为傅说霖。”

〔叶龙〕 唐·温庭筠《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》:“叶龙图夭矫,燕鼠笑胡卢。”

〔牖下窥龙〕 宋·王安石《夜读试卷呈君实》:“蕉中得鹿初疑梦,牖下窥龙稍眩真。”


【词语叶公好龙】  成语:叶公好龙汉语词典:叶公好龙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叹谏主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冬,梗阳人有狱,魏戊不能断,以狱上。其大宗赂以女乐,魏子将受之。魏戊谓阎没、女宽曰:‘主以不贿闻于诸侯,若受梗阳人,贿莫甚焉。吾子必谏!’皆许诺。退朝,待于庭。馈入,召之。比

  • 唾余

    唾沫之余。清代江藩《汉学师承记.江永》:“考永学行乃一代通儒,……然所著乡党图考,四书典林,帖括之士,窃其唾余,取高第、掇巍科者数百人。”后因以“拾人唾余”,比喻意见或言论是他人之点滴余绪,微不足道。

  • 化鹤飞还

    同“化鹤重来”。宋曾觌《燕山亭.杨廉访生日》词:“蝴蝶梦惊,化鹤飞还,荣华等闲一瞬。”

  • 青溪妹

    同“青溪小姑”。清厉鹗《悼亡姬》诗之一:“第三自比青溪妹,最小相逢白石仙。”【词语青溪妹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溪妹

  • 唯诺

    同“唯唯诺诺”。唐韩琬《御史台记.来俊臣》:“〔周綝〕惧俊臣莫敢西顾,但视东唯诺而已。”【词语唯诺】   汉语大词典:唯诺

  • 水底含沙

    源见“含沙射影”。比喻暗中诽谤中伤。清查慎行《座主侍读徐公将南归感恩述事》诗之四:“水底含沙岂有因,何当举国逐浮沉?”

  • 书封雁足

    同“书倩雁”。明郑若庸《玉玦记.送行》:“青镜孤鸾愁舞影,书封雁足难凭。”

  • 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

    《意林》一引《六韬》:“屈一人下,伸万人上,惟圣人能行之。”《汉书.萧何传》:“夫能诎于一人之下,而信于万乘之上者,汤武是也。”一人,指天子、皇帝。万人,指臣僚百姓。居帝王之下,处臣僚万民之上,此正指

  • 跗鄂

    同“跗萼”。宋曾巩《喜二弟侍将至》诗:“鸿雁峨峨并羽仪,棠棣韡韡联跗鄂。”【词语跗鄂】   汉语大词典:跗鄂

  • 殊途同归

    原作“同归殊途”,意谓通过不同道路,达到一个目标。孔子曾经说过,天下的人,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,但走的路不同;天下的道理,本来是一致的,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。【出典】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子曰:‘天下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