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召父杜母

召父杜母

东观汉记》卷十五“杜诗”:“杜诗字君公,建武元年(建武,汉光武帝年号,元年为公元二十五年)为侍御史(官名,汉沿习秦时设置,在御史大夫下或在给事殿中,负责检举非法,督察郡县,或奉使外出执行任务),安集雒阳(集,通辑,安辑,安抚的意思)。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猝暴民间,诗敕晓不改,遂格杀广,还以状闻。上召见,赐以荣戟(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,古时官吏出行作为前导的一种仪仗),復使河东(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,多指晋南一带),诛降逆贼杨义等。为南阳太守,性节俭,而治清平。以诛暴立威信,善于计略,省爱民役,造作水排(利用水力推动鞲鞴一音gōubèi,即活塞一以鼓风帮助冶炼金属的装置),铸为农器,用力省,见功多。时人方于召信臣(西汉召信臣字翁卿,九江寿春人,举高第,迁上蔡长,后迁南阳太守,有政绩。“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,好为民兴利,务在富之……吏民亲爱信臣,号之曰召父。”见《汉书.召信臣传》),故南阳人为之语:‘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’”

汉代的召信臣和后汉杜诗是两个爱护人民,注意发展生产的清官,受到当时人的爱戴,被称为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
旧时以“召父杜母”常用为颂扬地方官吏政绩的套语。俗又常称地方官、特别是多称县令为“父母官”。

宋.王禹偁《小畜集》八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长洲巨海湄,万家呼父母。”又十一《赠浚义朱学士》诗:“西垣久望神仙侣,北部休夸父母官。”


并列 据《东观汉记》卷15与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记载:西汉召信臣,东汉杜诗,先后为南阳太守,有善政,时人语曰“先有召父,后有杜母”。后以“召父杜母”为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。△褒义。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循吏传·召信臣传》:“ (召信臣) 其治视民如子,所居见称述。……迁南阳太守,其治如上蔡。其化大行,郡中莫不耕稼力田,百姓归之,户口增倍,盗贼狱讼衰止。吏民亲爱信臣,号之曰召父。”《后汉书·杜诗列传》:“杜诗字君公,河内汲人也。少有才能,仕郡功曹,有公平称。……七年,迁南阳太守。性节俭而政治清平,以诛暴立威,善于计略,省爱民役。造作水排,铸为农器,用力少,见功多,百姓便之。……时人方于召信臣,故南阳为之语曰:‘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,百姓安居乐业,地方平靖,户口增加,百姓称之“召父”。后汉杜诗也任南阳太守,政治清平,爱护百姓。兴修水利,百姓又称之“杜母”,谚语说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爱护百姓、受人爱戴的地方官员。

【典形】 杜母、讳名号父、美政吾母、召杜、杜母慈、杜母高风。

【示例】

〔杜母〕 唐·李绅《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》:“惭非杜母临襄岘,自鄙朱翁别会稽。”

〔讳名号父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亲爱之深,讳名而号为父; 歌咏不足,取姓以命其儿。”

〔美政吾母〕 宋·陈师道《杜待郎挽词》:“美政真吾母,名家更杜陵。”

〔召杜〕 宋·王安石《送江宁彭给事》:岂但搢绅称召杜,故多扶杖祝彭聃。”


【词语召父杜母】  成语:召父杜母汉语词典:召父杜母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门相种

    同“相门有相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牛氏规奴》:“多应是相门相种,可惜不做厮儿;少什么王子王孙,争要求为佳配。”见“相门有相”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氏规奴》:“多应是~,可惜不做厮儿;少什么王子王孙,争要

  • 教外别传

    佛家语。禅宗不立文字,不以经卷为教,而重在直指人心,使人见性成佛,称“教外别传”。《悟性论》: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。”

  • 柳下官资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:“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:‘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柳下惠不羞污君,不辞小官……厄穷而不悯。”春秋时,鲁国

  • 倚马可待

    同“倚马成章”。唐李白《与韩荆州朝宗书》:“必若接之以高宴,纵之以清谈,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。”偏正 形容文思敏捷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宣武北征,袁虎时从,被责免官,会须露布文,

  • 大公无私

    参见: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并列 一心为公,毫无私心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这本书教育我们,要互相团结,~,勇于开拓、冒险。”△褒义。描写品德之语。→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

  • 胥怒

    同“胥涛”。清赵执信《雨中钱塘登舟》诗:“潮如万山雪,胥怒殊未休。”

  • 王果石崖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九一《王果》:“唐左卫将军王果被责,出为雅州刺史,于江中泊船。仰见岩腹中有一棺,临空半出。乃缘崖而观之,得铭曰:‘欲堕不堕逢王果,五百年中重收我。’果喟然叹曰:‘吾今葬此人,被责雅州,

  • 鸣凤有岐

    同“鸣岐”。明李东阳《郊斋和张养正》诗:“鸣凤有岐还盛世,神龟出洛自何年?”

  • 大隐隐朝市

    同“大隐金门”。晋 王康琚《反招隐诗》:“小隐隐陵薮,大隐隐朝市。伯夷窜首阳,老聃伏柱史。”见“大隐朝市”。

  • 彭黥葅醢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一李少卿(陵)《答苏武书》:“昔萧樊囚挚,韩彭葅醢。”《史记.黥布列传》:“十一年,高后诛淮阴侯,布因心恐。夏,汉诛梁王彭越,醢之,盛其醢遍赐诸侯,……令尹曰:‘往年杀彭越,前年杀韩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