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发奸擿伏

发奸擿伏

发、擿(tì替):揭发。奸:奸邪。伏:隐伏。发奸擿伏,揭发隐匿的坏人坏事,使奸邪无所隐遁。西汉京兆尹赵广汉曾下令召湖都亭长来京兆府议事。湖都亭长途经界上时,界上亭长随便开玩笑说:“到了京兆府,千万不要忘了替我向赵君(指赵广汉)问候。”湖都亭长到后,赵广汉和他谈完公事后说:“界上亭长让你捎来问候,为什么不转达给我呢?”湖都亭长听后叩头道歉说:“确有其事。”赵广汉说:“回去请替我转告界上亭长,尽力考虑政务,做出政绩,我京兆尹是不会忘记他的深厚情意的。”赵广汉就是这样精明过人,一切隐伏的事情都能发觉并揭示出来。后以此为典,赞扬吏治精明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赵广汉传》3203页:“(赵)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,湖都亭长西至界上,界上亭长戏曰:‘至府,为我多谢问赵君。’亭长既至,广汉与语,问事毕,谓曰:‘界上亭长寄声谢我,何以不为致问?’亭长叩头服实有之。广汉因曰:‘还为吾谢界上亭长,勉思职事,有以自效,京兆不忘卿厚意。’”其发奸擿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又能以谲数发奸擿伏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李参传》:“参以学术,然刚果严深,喜发擿奸伏,不假贷。” 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29:“再说陆公在任,分文不要,爱民如子,况又发奸擿隐,剔清利弊,奸宄慑伏,盗贼屏迹”。 民国·赵尔巽《清史稿·张存仁传》:“臣虽愚,岂不知随众然诺,其事甚易;发奸擿伏,其事甚难。”


并列 擿,揭发。举发秘密罪案。形容吏治清明,奸邪无所遁隐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其~如神。”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又能以谲数~。”※擿,不读作zhāi。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清明社会。也作“发伏擿奸”、“发奸擿隐”、“发奸发伏”、“发擿奸隐”、“发隐擿伏”。


【词语发奸擿伏】  成语:发奸擿伏汉语词典:发奸擿伏

猜你喜欢

  • 喻蜀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传》:“相如为郎数岁,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,发巴蜀吏卒千人,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,用兴法诛其渠帅,巴蜀民大惊恐。上闻之,乃使相如责唐蒙,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。”汉武帝时,先使中郎将唐

  • 白兔公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内篇.极言》:“又彭祖之弟子,青衣乌公、黑穴公、秀眉公、白兔公子、离娄公、太足君、高丘子、不肯来七八人,皆历数百岁,在殷而各仙去,况彭祖何肯死哉?又刘向所记《列仙传》亦言彭祖是仙人也

  • 笔尖花

    源见“梦笔生花”。喻华富俊逸的文才或指有才学的人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耽试》:“文章五色讹,怕冬烘头脑多。总费他墨磨,笔尖花无一个。”

  • 黄公略

    同“黄石略”。唐刘禹锡《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》诗:“兵符今奉黄公略,书殿曾随翠凤翔。”明 汤式《一枝花.言志》套曲:“虽道是浅识,寡学,这几篇齐 鲁论也不下黄公略。”【词语黄公略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

  • 文侯轼闾

    轼(shì试):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之横木。 闾(lú驴):里巷大门。 此典指战国时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在贤人段干木住所里巷门前,手扶车前横木,表示敬意。后以此典表示尊重敬仰仁人贤士。段干木,战国初魏国学者

  • 昆明劫灰

    同“昆明灰”。元王士熙《骊山宫图》诗:“月中人去青山在,始信昆明有劫灰。”【典源】 《三辅黄图·池沼》: 《关辅古语》曰:“武帝初,穿池得黑土。帝问东方朔,东方朔曰:‘西域胡人知。’乃问胡人,胡人曰:

  • 一发千钧

    同“千钧一发”。唐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汉代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清黄景仁《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》诗:“蠹鱼跃出秦灰来,一发千钧著书责。”其他 钧,三十斤。以一发系

  • 姹女数钱

    《后汉书.孝灵帝纪》注引《续汉志》曰:“车班班,入河闲。河闲姹女工数钱,以钱为室金为堂。”“河闲姹女工数钱”是指灵帝母永乐太后好聚金钱,积满堂室。《后汉书.皇后纪第十下》载:“董皇后(灵帝母)使帝卖官

  • 佩兰

    同“纫兰佩”。唐韩愈孟郊《遣兴联句》:“殷鉴谅不远,佩兰永芬芳。”【词语佩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佩兰

  • 行同狗豨

    行为不好如同猪狗。《墨子.耕柱》:“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:‘君子有斗乎?’子墨子曰:‘君子无斗。’子夏之徒曰:‘狗豨犹有斗,恶有士而无斗矣!’子墨子曰:‘伤矣哉!言则称于汤、文,行则譬于狗豨,伤矣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