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却之不恭

却之不恭

孟子.万章下》:“却之却之为不恭,何哉?”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。后“却之不恭”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。《金瓶梅词话》三九回:“小道蒙老爹错爱,迭受重礼,却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”


主谓 却,推却,推辞,拒绝。拒绝别人的热情邀请或馈赠,反而显得不够恭敬(还不如接受)。语本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却之为不恭。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‘~,受之有愧。’小纯阳颔首为礼:‘谢谢。’”△常用作接受他人的礼品时说的客套话。与“受之有愧”连用,表示接受馈赠时的为难和不安。→情不可却


【词语却之不恭】  成语:却之不恭汉语词典:却之不恭

猜你喜欢

  • 我笠君车

    源见“乘车戴笠”。喻结交为贵贱不易的朋友。清董元恺《十二时.吴门冬夜示任青际》词:“想当日、枚叟 邹生,我笠君车,踏遍吴头楚尾。”

  • 承乏摄官

    见“摄官承乏”。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4卷:“(东平王)略对曰:‘臣在本朝之日,~。’”

  • 寒郊瘦岛

    同“郊寒岛瘦”。明徐渭《次夕降抟雪》诗:“红袖共斟将共若,锦囊须佩却须奚。寒郊瘦岛吟成蛰,暖肉肥肌屏作闺。”

  • 车笠故交

    源见“乘车戴笠”。喻贫贱不易的旧交。清赵翼《蒋心馀孙来谒感赋》诗:“车笠故交欣有后,坫坛同辈已无人。”

  • 胯下人

    同“胯下韩侯”。元陈基《淮阴杂兴》诗:“老来易感山阳笛,年少休轻胯下人。”【词语胯下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胯下人

  • 千呼万唤始出来

   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。 表示不轻易露面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柳琴《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7月13日):“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‘千

  • 攘善

    掠美。攘:窃取。《谷梁传.成公五年》:“孔子闻之曰:‘伯尊其无绩乎?攘善也。’”【词语攘善】   汉语大词典:攘善

  • 一瞑不视

    《战国策.楚策一》:“有断脰决腹,壹瞑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,莫敖大心是也。”谓闭眼不能再看,指死亡。蒋南翔《纪念“一二.九”运动的战士——杨学诚同志》:“可惜他已一瞑不视,永不能看到这个美

  • 折简相召

    西晋.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.王凌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太傅(司马懿)使人逆止之,住船淮中,相去十余丈。凌知见外,乃遥谓太傅曰:‘卿直以折简召我,我当敢不至邪,而乃引军来乎?’”三国魏.司马懿讨伐王凌

  • 孟宗笋

    同“孟宗泣笋”。清吴锡麒《水仙子.归兴》曲:“孟宗笋已雪中萌,潘岳舆能花下从,茅容鸡惯田间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