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卑躬屈节

卑躬屈节

卑躬:弯腰。屈节:丧失气节。形容谄媚奉承,毫无骨气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二回:“小兔子卑躬屈节,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。”郭沫若《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但到情急势迫的时候,他还能够对于贤能者去卑躬屈节,请罪求救。”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.六》:“他在私人问题上善于自处,没有必要卑躬屈节地去要求人家帮助。”又有 ① 【卑躬曲己】。《魏书.李彪传》:“臣与任城卑躬曲己,若顺弟之奉暴兄。”


并列 卑躬,低头弯腰。屈节,丧失气节。委屈自己的气度。或以礼敬贤者,或以逢迎上官,做出毫无骨气的奴才相。或以诱敌。语本《汉书·兒宽传》:“卑体下士,务在于得人心。”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:“可是一看这场面,特殊隆重的气氛,颇有几分鸿门宴的味道,~的逢迎之中,隐隐透出一片杀机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谄媚、奉承。→奴颜婢膝 俯首帖耳 ↔宁死不屈坚贞不屈 不屈不挠 矢志不移。也作“卑躬屈己”、“卑躬屈膝”、“卑体屈己”、“卑体曲己”。


【词语卑躬屈节】  成语:卑躬屈节汉语词典:卑躬屈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桮棬才

    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孟子曰:‘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(注:音bēi,quān,将枝条编成杯盘之形状,然后再以漆加工的工艺)乎?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。……’”告子认为,世间的仁义道德,是矫揉造作违

  • 咏絮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,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(谢道韫)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。”后以“咏

  • 伯道之儿

    见“伯道无儿”条。

  • 三足鼎分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蒯通曰:‘……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’”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亮曰:‘……操军破,必北还,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

  • 苗而不秀

    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曰:‘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!’”孔子说:“出苗而不吐穗扬花的庄稼是有的!吐穗扬花而不灌浆结果的庄稼也是有的。”这是孔子痛惜弟子颜回早死而发的感叹。故后用为人未成长而早

  • 针芥相投

    《三国志.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 馀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”磁石引针,琥珀拾芥,因以“针芥相投”比喻互相投契。《续传灯录.绍灯禅师》:“受具之后,瓶

  • 蜗角争持

    同“蜗角斗争”。蔡东藩 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一二五回:“民国以来,鸡虫得失,蜗角争持,闹得天翻地覆,日月无光。”

  • 左记室

    《晋书.左思传》:“左思,字太冲,齐国临淄人也。……貌寝,口讷,而辞藻壮丽。”“齐王同命为记室督,辞疾,不就。及张方纵暴都邑,举家适冀州。数岁,以疾终。”西晋.左思博学多才,曾构思十年,作成《三都赋》

  • 金城柳眼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指嗟叹时光飞逝。宋秦观《念奴娇》词:“玉洞花光,金城柳眼,何用生凄怆。为君起舞,惊看豪气千丈。”

  • 雌堂

    宋黄朝英《靖康缃素杂记.黄阁》:“黄堂者,太守听事之堂也,亦谓之雌堂……〔宋子京〕《初到郡斋》云:‘姑俟天藏疾,雌堂日宴居。’”本指州一级地方长官的听事之堂。后以借指太守。元吴师道《吴礼部诗话》:“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