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十六族

十六族

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,世得其利,谓之‘八恺’。高辛氏有才子八人,世谓之‘八元’。此十六族者,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……舜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。举八元,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,内平外成。”

古代虞舜时期,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“八恺”,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“八元”,治济其美,舜举以为相,合称“十六族”。后因用为咏贤臣之典。

唐.权德舆《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》:“岂唯十六族,今古称其贤。”


【词语十六族】   汉语词典:十六族

猜你喜欢

  • 茫茫来日愁如海,寄语羲和快着鞭

    羲和: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。 未来的日子渺茫难料,而人的忧愁又像大海一样广阔无涯,传语给羲和:快马加鞭,让时间飞速流逝吧。 表现对前途绝望、痛不欲生的悲观情绪。语出清.黄仲则《绮怀》:“茫茫来日愁

  • 鹿门偕隐

    源见“鹿门采药”。指夫妇一同隐居。清尤侗《哭亡妇曹孺人诗》之二九:“鹿门偕隐劝休官,岂笑鲇鱼上竹竿。”

  • 人约黄昏后

    宋.欧阳修《生查子》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后因以“人约黄昏”比喻情人约会。元.无名氏《云窗梦》二折:“散了客宾,早教我急煎煎心困,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。”明.祝枝山《八

  • 应门有儿

    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”因以“应门有儿”谓家中有可供使唤、照应门户的孩子或童仆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二十:“晒药能无妇,应门幸有儿。”

  • 抽簪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一晋.张景阳(协)《咏史》:“抽簪解朝衣,散发归海隅。”唐.李善注:“钟会《遗荣赋》曰:‘散发抽簪,永绝一丘。’《仓颉篇》曰:‘簪,笄也,所以持冠也。’”古代官员用簪(冠笄)连冠于发;故

  • 和丸

    同“和丸课子”。明汪廷讷《狮吼记.抚儿》:“他和丸不厌朝和暮,你反哺休忘桑与榆。”【词语和丸】   汉语大词典:和丸

  • 官豕民患

    《新唐书.卢?传》:“?字子良……为虢州刺史。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,德宗曰:‘徙之沙苑。’?曰:‘同州亦陛下百姓,臣谓食之便。’帝曰:‘守虢而忧他州,宰相材也。’诏以豕赐贫民,遂有意柄任矣。”唐虢州

  • 鹏翼图南

    同“鲲鹏图南”。柳亚子《陆郎曲赠子美》:“一朝鹏翼图南去,斥鷃樊篱笑岂知。”

  • 钱山邓通

    源见“邓氏铜山”。借指豪富。元 汪元亨《沉醉东风.归田》曲:“快结果钱山邓通,易消磨金谷石崇。想世间百岁人,似石上三生梦。”

  • 向西笑

    源见“屠门大嚼”。谓渴慕京师。唐李白《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》诗:“鲁客向西笑,君门若梦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