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.小雅.小宛》:“题彼脊令,载飞载鸣。我日斯迈,而月斯征。夙兴夜寐,毋忝尔所生。”汉.毛氏传:“脊令不能自舍,君子有取节尔。”东汉.郑玄笺:“载之言,则也。则飞则鸣,翼也,口也,不有止息。”《诗
主谓针的尖对着麦穗上的芒刺。比喻双方的尖锐对立。[例]两人都是火爆性情,凑到一块,意见不同,便是~。△多用于描写对立方面。→针锋相对 ↔针芥相投【词语针尖对麦芒】 成语:针尖对麦芒汉语大
文:文字。辞:词语。志:作者原意 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,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。 意谓读书要善于体会作者的本意,不可拘泥于某些文辞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,以意
《后汉书.孟敏传》:“〔孟敏〕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。对曰:‘甑以破矣,视之何益?’林宗以此异之,因劝令游学。十年知名,三公俱辟,并不屈云。”后以“堕甑”谓事已过去,后悔无益,含
源见“薏苡明珠”。谓遭受毁谤。宋苏轼《次韵和王巩六首》之五:“巧语屡曾遭薏苡,廋词聊复托芎䓖。”宋孙觌《到象州寓行衙太守陈容德携酒见过》诗:“未省谗言遭薏苡,直将空腹傲槟榔。”
源见“焚林”。指贤士爱惜名节,宁死不苟求利禄。宋陆游《放歌行》:“介推焚死终不悔,梁鸿寄食吾何病?”【典源】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介子推至忠也,自割其股以食文公,文公后背之,子推怒而去,抱木而燔死。”《
《庄子.达生》:“夫畏涂者,十杀一人,则父子兄弟相戒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涂,道路也。夫路有劫贼,险难可畏。”后因以“视为畏途”谓把某一处所或事情看得危险、艰难。清 朱梅崖《答邓副使悔庵书》:“近来河务方
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东方朔字曼倩,……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。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,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……’”汉武帝即位后下诏求方正贤良之士。东方朔上书自荐
《史记.天官书》:“厕下一星,曰天矢……其东有大星曰狼。狼角变色,多盗贼。下有四星曰弧,直狼。”古人以天象为世事之预兆,认为弧星、矢星不指向狼星则天下多盗。后用为咏战乱之典。唐.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
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谓追思已故帝王。唐李峤《弓》诗:“徒切乌号思,攀龙遂不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