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.刘安《淮南子.说林训》(卷一七):“水虽平,必有波;衡虽正,必有差;尺寸虽齐,必有诡。非规矩不能定方圆,非准绳不能正曲直,用规矩准绳者,亦有规矩准绳焉。”用来衡量方圆曲直轻重的工具也是有些微误差的
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指才子求偶。清 吴卿弼《尾犯序.双头莲曲将荫梧席上作》套曲:“总不是濯锦池边,临邛道上,司马援琴,文君卖酒。”
犹琴瑟不调。《歧路灯》第九九回:“所可惜者,埙篪和鸣,却又琴瑟失调。”主谓 ①比喻夫妻失和。《歧路灯》99回:“所可惜者,埙篪和鸣,却又~。”②也用以比喻政不通,人不和。语本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
源见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”。谦称自己无才而居前。宋苏轼《次天字韵答岑岩起》:“回顾惊君珠玉侧,同升愧我秕糠前。”
《后汉书.廉范传》载: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,改变禁民夜作的旧制,“百姓为便,乃歌之曰:‘廉叔度,来何暮?不禁火,民安作,平生无襦今五绔(注:音kù,同“袴”,长裤)。’”廉范任蜀郡太守,废除禁民夜作的旧
原指因时因事而变通处理方法。后泛指在不得已情况下暂且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。王允(137-192年),字子师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人。王允“少好大节,有志于立功。”献帝初,官至司徒,守尚书令,时董卓专权,
源见“王祥卧冰”。称扬孝敬父母。元郑廷玉《看钱奴》三折:“子怕那奉母求鱼孝王祥,卧死在冬凌上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.政理》载:子奇治东阿而使“东阿大化”,子产相郑而使郑国“内无国中之乱,外无诸侯之患”。因以“阿郑之化”指治政有方,政绩突出。《金石萃编.汉李翕西狭颂》:“弱冠典城,有阿 郑之化。”【词语
源见“乘鸾”。谓成仙飞去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同调相怜》:“好似秦楼乘凤,去弄璚箫,那铜雀焉能锁二乔。”
同“风前落帽”。清 叶申芗《青玉案.九日登郡后山》词:“风高落帽高人致,末座难逢孟嘉至,试问黄花开也未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