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党同伐异

党同伐异

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,今指宗派主义严重。东汉桓帝时期,宦官专权,朝政黑暗,陈蕃、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。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,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。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在概述党锢之祸历史背景时指出:“自西汉武帝之后,政府崇尚儒学,流风所至,士人皆以儒学为依归。以研究经典为业者人员众多,儒家内部也各分派别,以致发生了石渠阁各派为门户之见而互结同门,排斥异己。遵守成法的风气,可以说是很为盛行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7第2183页《党锢列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持天下之危事,求未尝有之大功,此搢绅之论党同伐异,一唱群和,以为不可者欤?”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·绪言》:“幸勿比例揣测,谓此事为某人写照,此名为某人化身,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。”


并列 指存门户之见,同党者互助,异党者伐之。语出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鲁迅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而且还要有等差,即‘费厄’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,无论其怎样落水,为人也则帮之,为狗也则不管之,为坏狗也则打之。一言以蔽之,‘~’而已矣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派别斗争。→诛除异己 朋比为奸 引绳排根←→无偏无党 群而不党 求同存异。也作“党同妒异”、“伐异党同”。


【词语党同伐异】  成语:党同伐异汉语词典:党同伐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狎鸟

    同“狎鸥”。唐王维《济上四贤咏.崔录事》:“遁迹东山下,因家沧海隅。已闻能狎鸟,余欲共乘桴。”

  • 胸有城府

    源见“胸无城府”。比喻为人心机深隐难测,犹如城府之深邃。张天民《创业》二章八:“冯超胸有城府地一扬手,制止单易之。”主谓 形容人心地不坦白,藏有隐讳。李国文《花园街五号》:“~的人,往往会把它化作权且

  • 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

    俟:等待。河:黄河。 人的寿命能有多长,如何等待黄河水清? 比喻希望难于实现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八年》:“《周诗》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’”杜预注:“言人寿促而河清迟。”三国.魏.应璩《与从

  • 见义勇为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后因以“见义勇为”谓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。《宋史.欧阳修传》:“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穽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”连动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挺身奋勇去做。语本《论语

  • 歌凤

    同“歌楚人凤”。唐李商隐《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》:“泣麟犹委吏,歌凤更佯狂。”【词语歌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歌凤

  • 偷得浮生半日闲

    见〔因过竹院逢僧话,又得浮生半日闲〕。

  • 遗弓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,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,龙乃上去。余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坠,坠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

  • 魏紫姚黄

    宋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.花释名》:“姚黄者,千叶黄花,出于民姚氏家。此花之出,于今未十年。姚氏居白司马坡,其地属河阳,然花不传河阳,传洛阳……魏家花者,千叶肉红花,出于魏相仁溥家。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,

  • 天人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传》:“自颖川邯郸淳”晋.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太祖遣淳诣植。植初得淳甚喜,延入坐……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,品物区别之意,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,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

  • 王孙爱客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临邛中多富人,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,程郑亦数百人,二人乃相谓曰:‘令有贵客,为具召之。’并召令。令既至,卓氏客以百数。至日中,谒司马长卿,长卿谢病不能往,临邛令不敢尝食,自往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