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借指接到亲友书信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相南兵回至襄阳见过》之二:“烹鲤得书增目力,呼儿扶立候门前。”
指夫妻之间,不相违背。《诗.邶风.谷风》:“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。”德音:这里兼指道义和恩意。莫违:前后不要相反。主谓 别人的好话不能不听。语出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》:“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。”《全唐文》卷
汉.刘向《说苑.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实贡》:“夫十步之间,必有茂草;十室之邑,必有俊士。”芳草、茂草都比喻贤人或才士。“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”比喻处处都
汉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。”孔融字文举。后因以“文举伤年”感叹老大无成。唐武元衡《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》:“仲山方补袞,文举自伤年。”
同“蓍簪”。前蜀韦庄《三用韵》诗:“固穷怜瓮牖,感旧惜蒿簪。”
同“雨席云床”。宋石孝友《点绛唇》词:“雨帐云屏,一枕高唐梦。”【词语雨帐云屏】 成语:雨帐云屏汉语大词典:雨帐云屏
同“吹毛求疵”。清陈确《大学辨二.答沈朗思书》:“《大学》首篇二百余言,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,而弟必字字而驳之,不几于吹索乎!”【词语吹索】 汉语大词典:吹索
《三国志.魏书.曹冲传》:“邓哀王冲字仓舒。少聪察歧疑,生五六岁,智意所及,有若成人之智。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‘置象大船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
春秋时,晋国的灵辄在翳桑挨饿,遇见赵盾,赵盾给他吃食,还接济他的母亲。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士。有一次,灵公想杀赵盾。灵辄便倒戟抵御,使赵盾得免于难。《左传.宣公二年》:“初,宣子田于首山,舍于翳桑,
《尚书.舜典》:“放欢兜于崇山。”《荀子.议兵》:是以尧伐欢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有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此四帝、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。”欢兜,古书多作驩兜或讙兜,为古代传说中的恶人。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