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南康樗都县西,沿江有石室,名梦口穴。尝有船人,遇一人通身黄衣,担两笼黄瓜,求寄载。过至崖下,此人唾盘上,径下崖,直入石穴中。船主初甚忿之,见其人入石(室),始知异,视盘上唾,
宋.范正敏《遯斋闲览》:“李安义者谒富人郑生,辞以出,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。或问其故,答曰:‘牛不出头耳。’此亦昔人题凤之意。”(引自《历代笑话集》)午字字形为牛字不出头,李安义题午于门,是讥骂郑生
同“姚黄”。宋 丘璿《牡丹荣辱志.姚黄为王》:“名姚花以其名者,非可以中色斥万乘之尊,故以王示妃,是上下等夷也。”【词语姚花】 汉语大词典:姚花
《新唐书.王绩传》载:王绩字无功,性嗜酒,常采杜康、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,著《醉乡记》。后因以“无功乡”指醉乡。宋苏轼《真一酒歌》:“湛然寂照非楚狂,终身不入无功乡。”【词语无功乡】 汉语大词典:无
《易.鼎》:“鼎折足,覆公?,其形渥,凶。”孔颖达疏:“?,糁也,八珍之膳,鼎之实也。鼎足既折,则覆公?……施之于人,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”后以“折鼎覆?
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》卷三《责子》诗:“唯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……通子垂九龄,但觅梨与栗。”晋诗人陶潜曾在《责子》诗中指出幼子通不爱读书,只喜欢吃梨与栗。后遂用为咏幼子之典。唐.李端《长安感事呈卢纶》诗
源见“新发于硎”。比喻习之有素而初次经事。《痛史》二五回:“这五百和尚,都是侠禅亲自教出来的,操练了几年,今日新硎初试,勇气百倍。”主谓 比喻初次经事即初露锋芒。《痛史》25回:“这五百和尚,都是侠禅
源见“九五飞龙”。指帝王。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诛妖檄文》:“三七之妖运告终,九五之真人已出。”
源见“江淹才尽”。指文思枯竭之人。清袁枚《谢奇丽川方伯赐裘书》:“窃思枚自辞官养母之后,荷花蕙带,四十余年,当时之袨服宫袍,都变作质钱帖子。虽有一二犬羊之鞟,亦似才尽江淹,一毛难拔。”【词语才尽江淹】
同“雁塔题名”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书帏自叹》:“题雁塔,步蟾宫,前程万里附溟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