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众怒难犯

众怒难犯

意谓众人的愤怒难以抵挡。公元前563年,子孔代替子驷主持郑国国政。为贵族和各级官吏起草了一个誓约,要求他们各按职守,奉公守法。贵族官吏及其子弟纷纷表示反对。子孔想杀掉他们。子产出来劝阻并要求他烧掉这个誓约。子孔不同意,说:“制定誓约是为了治国,不能因众人反对就烧掉它,这样就成了众人为政,国家就无法治理了。”子产说:“众人的愤怒是难以触犯的,单凭个人意愿办事也很难成功。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是十分危险的。不如烧掉誓约,使大家安定下来,你继续执政,众人疑虑也可以平息。专权独断不能成事,触犯众人就要惹祸,你一定要焚毁誓约。”子孔同意了,便在郑国城外焚毁誓约,大家的不满也就平息下来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子孔当国,为载书,以位序,听政辟。大夫、诸司、门子弗顺,将诛之。子产止之,请为之焚书。子孔不可,曰:‘为书以定国,众怒而焚之,是众为政也,国不亦难乎?’子产曰:‘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不如焚书以安众,子得所欲,众亦得安,不亦可乎?专欲无成,犯众兴祸,子必从之。’乃焚书于仓门之外,众而后定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“弱而不可轻者,百姓也。今促之不以理,众怒难犯,恐为祸不浅。”


主谓 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。语出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子产曰:‘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’”边震遐《秋鸿》:“~,不犯,最好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劝诫不可做出引起众人共愤的事。


解释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。

出处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”

春秋时期,郑国执政大臣子驷因为兴修水利,侵占了五个家族的田地。于是这五个家族联合一些不得志的人发动了一场叛乱,杀死子驷,劫持了国君郑简公。幸亏子产、子孔等人临危不乱,攻打叛乱者盘踞的北宫,杀死叛乱者,解救出了郑简公。

随后,子孔掌握了国政。他制定盟书,规定官员们要各守其职,完全听从执政者的命令。大夫、官员们一看都不肯顺从。子孔非常生气,打算将他们全部诛杀。子产劝阻子孔,让他烧掉盟书。子孔不同意,说:“制作盟书的目的是用来安定国家,现在见大伙发怒就烧了它,这岂不是成了大家当政?如果这样国家可就难以治理了。”子产说:“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,专权的愿望难以成功,这两样加在一起更是难以安定国家,这是一条危险之路。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家。这样你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,大伙也能够安定,不也是可以的吗?专权的愿望不能成功,触犯众怒会发生祸乱,你一定要听我的话。”

子产一席话说服了子孔,子孔终于在东门外烧掉了盟书。大家的不满得以平息,郑国也重新安定下来。

例句

歹徒见被大家包围,知道众怒难犯,只好乖乖放下凶器,束手就擒。


【词语众怒难犯】  成语:众怒难犯汉语词典:众怒难犯

猜你喜欢

  • 亡簪之哭

    参见:泣荆

  • 庖刃

    同“庖丁刀”。元刘因《仲诚家藏张蔡公石女剪制香奁绝巧持以求余诗》:“梦云丝雨有形外,郢斤庖刃无心时。”

  • 夜如何

    《诗经.小雅.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,夜未央,庭燎之光。君子至止,鸾声将将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宣王以诸侯将朝,遂夜起问左右曰:‘夜如何其?’其语言夜今早晚如何乎,王问之时,夜犹未渠央矣……王勤政事诚可美矣

  • 墟拘

    源见“井蛙”。谓孤居一隅,见闻不广。清赵翼《同北墅漱田观西洋乐器》诗:“始知天地大,到处有开辟。域中多墟拘,儒外有物格。”【词语墟拘】   汉语大词典:墟拘

  • 拄颊

    源见“拄笏看山”。以手支颊,悠然自得貌。清吴伟业《楚两生行》:“一生拄颊高谈妙,君卿唇舌淳于笑。”【词语拄颊】   汉语大词典:拄颊

  • 扣角

    同“叩牛角”。明刘基《咏史》之十八:“献玉鄙卞和,扣角羞宁戚。”【词语扣角】   汉语大词典:扣角

  • 王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谓出任县令。唐杜甫《奉赠萧十二使君》诗:“王凫聊暂出,萧雉只相驯。”清查慎行《送同年宫书升赴任临汾》诗:“矫首共看汾水上,一双飞舄是王凫。”【词语王凫】   汉语大词典:王凫

  • 天女支机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。清 丘逢甲《三叠〈秋怀〉韵》之二:“海神连弩邀秦辇,天女支机落汉槎。”

  • 奇形异状

    亦作“奇形怪状”。奇异的形状。《晋书.温峤传》:“须臾,见水族覆火,奇形异状,或乘马车著赤衣者。”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,辉映着终南山还没有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。”并列 形

  • 捉襟肘见

    同“捉衿见肘”。《歧路灯》七七回:“只为一向窘迫,捉襟肘见,便东涂西抹不来,所以诸事胆怯。”见“捉衿见肘”。【词语捉襟肘见】  成语:捉襟肘见汉语大词典:捉襟肘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