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伍员鞭尸

伍员鞭尸

指伍员为报被无辜冤枉杀死的父兄之仇,帮助吴兵攻进楚国都城郢(yǐng影,今湖北江陵县北),掘墓鞭打已死的楚平王尸体。后以此典比喻报仇雪恨。伍员(?——前484年),字子胥,楚国大夫伍奢次子。楚平王七年(前522年),伍奢及长子伍尚被冤杀,伍员辗转逃到吴国(都城今江苏苏州)。后帮助阖(Hé核)庐刺杀吴王,夺取王位,整军经武,国势日盛。不久攻破楚国,伍员以功封于申(今河南南阳),又称申胥。吴王夫差时,被谗言疏远,后吴王赐剑命伍员自杀。前在春秋末年,楚平王贪恋女色,竟在奸臣费无忌怂恿下,将原来准备嫁给楚太子建的秦女收做妃子。费无忌因此得到了楚平王的欢心,但怕将来太子建继位以后对自己不利,便在楚平王面前诬陷楚太子建图谋不轨,想兴兵作乱。昏庸的楚平王竟然听信谗言,派人去诛杀太子建,并囚禁了太子的老师伍奢,骗杀了伍奢及长子伍尚。伍奢次子伍员(即伍子胥)逃往吴国。十年后,伍员帮助吴王阖庐打败了楚国,攻破了楚国郢都,这时楚平王已死,伍员为报冤杀父兄之仇,就挖开楚平王的坟墓,拖出他的尸体,鞭打了三百下,然后才住手。此典又作“鞭尸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6《伍子胥列传》2176页:“乃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婢铭》:“吴师鞭尸于楚国,(申)〔包〕胥泣血于秦庭。”

注释:(申)〔包〕:据《史记》卷66《伍子胥列传》:“包胥立于秦廷。”宜校改“申”为“包”字,较为准确。避免与其他类似名混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

    堂堂:壮盛的样子。正正:整齐的样子。一作“整整”。 形容军容壮盛整齐。 也比喻行事光明正大。语出《孙子.军争》:“无要( ㄧㄠˊ yáo )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(阵)。”后多引作〔堂堂之阵,正

  • 未雨绸缪

    《诗.豳风.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孔颖达疏:“毛以为自说作巢至苦,言己及天之未阴雨之时,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,乃得成此室巢。”后因以“未雨绸缪”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。明高攀龙《

  • 扫除

    《礼记.曲礼下》:“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,于国君曰备酒浆,于大夫曰备扫洒。”后以“扫除”指妾。宋黄庭坚《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》:“知公家亦阙扫除,但有文君对相如。”任渊注:“扫除谓箕帚

  • 吸露

    《楚辞.悲回风》:“吸湛露之浮源兮,漱凝霜之雰雰。”王逸注:“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。”后因以“吸露”喻高洁。唐刘知幾《思慎赋》:“气嘘霜而吸露,力转日而回天。”【词语吸露】   汉语大词典:吸露

  • 调金鼎

    同“调鼎”。唐李端《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》诗:“几日调金鼎,诸君欲望尘。”

  • 借身报仇

    见“借交报仇”。明·高居《结交少年场行》:“结交须结游侠儿,~心不疑。”【词语借身报仇】  成语:借身报仇汉语大词典:借身报仇

  • 漆园人

    同“漆园吏”。唐蒋防《至人无梦》诗:“翛然碧霞客,那比漆园人。”

  • 方丈僧

    源见“方丈”。指寺院的住持。清袁枚《新齐谐.徐四葬女子》:“徐自外掩门,奔往善觉寺,告方丈僧圆智。”清沈复《浮生六记.坎坷记愁》:“西邻有禅寺,方丈僧与余交最善。”【词语方丈僧】   汉语大词典:方丈

  • 骄人贫贱

    源见“贫贱骄人”。谓不屈事权贵。清沈岸登《渔家傲.北归忆清溪遥赋》词:“十载黄金台下客,骄人贫贱惟长揖。”

  • 铭勒燕山

    同“勒铭燕然”。唐温庭筠《中书令裴公挽歌词》之一:“铭勒燕山暮,碑沉汉水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