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二顷负郭

二顷负郭

顷:一百亩。负:背靠。郭:外城。此典指苏秦自叹如果在城郊有二百亩良田耕种,我怎能去游说各国佩上六国相印呢!后以此典比喻家中的产业;又比喻归隐务农。战国时,苏秦游说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六国,合力抗秦,他为合纵南北联盟的盟长,并佩六国相印。当他北上向赵王复命时,行经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)。一路上车马众多,声势显赫,各诸侯国都以王侯之礼派使隆重相送,周显王听说后感到非常惊恐,便清扫街道,派人到郊外慰劳。回到家里,苏秦的兄弟、妻子、和嫂子,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,都跪伏在地上,侍侯他吃饭。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子说:你怎么先前那么傲慢,而现在却这么恭顺呢?嫂子弯曲着身子匍匐而进,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: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地位尊贵,财物很多。苏秦深有感慨地叹息道:“同样是我这一个人,现在富贵了,亲戚就敬畏我;以前贫贱时,亲戚就鄙视我。更何况其他一般人呢?假如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良田二百亩,我怎么能够去佩上六国的相印呢?”此典又作“二顷”、“负郭”、“负郭田二顷”、“负郭相君”、“田二顷”、“洛阳二顷”、“二顷田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9《苏秦列传》2262页:“苏秦喟(Kuì愧,叹气)然叹曰:‘此一人之身,富贵则亲戚畏惧之,贫贱则轻易之,况众人乎!且使我有雒(luò洛,通“洛”)阳负郭田二顷,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马裔神道碑》:“渭南千亩之竹,更惧盈满;池阳二顷之田,常思止足。” 唐·高适《别韦参军》:“归来洛阳无负郭,东过梁宋非吾土。” 宋·苏轼《送乔施州》:“恨无负郭田二顷,空有载行书五车。” 苏轼《玉盘盂》:“负郭相君初择地,看羊属国首吟诗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寄润文》:“尝尽身百忧,讫无田二顷。” 宋·陆游《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》:“洛阳二顷言良是,光范三书计本狂。” 明·高启《练圻老人农隐》:“我生不愿六国印,但愿耕种二顷田。” 清·钱谦益《再题奚州八景画卷》:“二顷负郭苦失计,三间老屋知谁是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秦周游列国,力陈合纵主张,“于是六国从(纵)合而并力焉。苏秦为从约长,并相六国,北报赵王,乃行过雒 (洛)阳,车骑辎重,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,疑 (拟) 于王者。周显王闻之恐惧,除道,使人郊劳。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,俯伏侍取食。……苏秦喟然叹曰:‘此一人之身,富贵则亲戚畏惧之,贫贱则轻易之,况众人乎! 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,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!’”

【今译】 苏秦 (字季子),战国时东周洛阳人、他以“合纵”之说游说六国,使六国缔约合力抗秦,苏秦为纵约长并执六国相印。当他北上向赵王复命时,行经洛阳。一路上车马众多,声势显赫,各诸侯都以王侯之礼遣使隆重相送。周宣王听说后非常恐慌,也清扫街道,派人到郊外慰劳。回到家里,苏秦的兄弟妻嫂毕恭毕敬,连抬头正视也不敢,而跪在地上精心服侍。苏秦由此感叹道:“同是一个人,富贵了亲戚就敬畏,贫贱了亲戚就鄙视,更何况众人呢! 假如我有靠近洛阳城郭的两顷良田,我怎能会佩上六国相印呢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家中的产业;或借指归隐。

【典形】 二顷、二顷负郭、二顷田、负郭田二顷、负郭相君、洛阳二顷、田二顷、季子负郭田、谋二顷、求二顷、二顷未谋、负郭田、负郭无田、二顷良田、良田二顷。

【示例】

〔二顷〕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马裔神道碑》:“渭南千亩之竹,更惧盈满;池阳二顷之田,常思止足。”

〔二顷负郭〕 清·钱谦益《再题奚州八景画卷》:“二顷负郭苦失计,三间老屋知谁是。”

〔二顷田〕 明·高启《练圻老人农隐》:“我生不愿六国印,但愿耕种二顷田。”

〔负郭〕 唐·高适《别韦参军》:“归来洛阳无负郭,东过梁宋非吾土。”

〔负郭田二顷〕 宋·苏轼《送乔施州》:“恨无负郭田二顷,空有载行书五车。”

〔负郭相君〕 宋·苏轼《玉盘盂》:“负郭相君初择地,看羊属国首吟诗。”

〔洛阳二顷〕 宋·陆游《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》:“洛阳二顷言良是,光范三书计本狂。”

〔田二顷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寄润文》:“尝尽身百忧,讫无田二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掩鼻计

    《韩非子.内储说下》:“魏王遗荆王美人,荆王甚悦之。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……因为(谓)新人曰:‘王甚悦爱子,然恶子之鼻。子见王,常掩鼻,则王长幸子矣。’于是新人从之。每见王,常掩鼻。王谓夫人曰:‘新人

  • 庄生丧

    源见“鼓盆”。指丧妻。唐陆龟蒙《记事》诗:“方倾谢公酒,忽值庄生丧。”

  • 文皇亲擢,马周徒步

    《旧唐书.马周传》:“〔马周〕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。贞观三年,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。何以武吏,不涉经学,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,令奏之,事皆合旨。太宗怪其能,问何。何答曰:‘此非臣所能,家客马周具

  • 哀乐中年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指人到中年后常为哀乐事而感情激动。清黄遵宪《在伦敦写真志感》诗:“递增哀乐中年感,等是寻常行路人。”

  • 黄宪万顷

    源见“叔度陂湖”。指人的器宇胸襟宏伟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王允千里,黄宪万顷。”

  • 蒙庄

    同“漆园吏”。唐刘禹锡《伤往赋》:“彼蒙庄兮何人,予独累叹而长吟。”清 黄鷟来《和陶饮酒》之七:“快哉《逍遥游》,蒙庄真达生。”【词语蒙庄】   汉语大词典:蒙庄

  • 临池瞎马

    源见“盲人骑瞎马”。形容极端危险。清赵翼《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》诗:“临池瞎马夜愁蹶,听冰老狐春惧泮。”【词语临池瞎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临池瞎马

  • 天经地纬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,天地之经纬也。”后以“天经地纬”指天地间理所当然的常道。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日不双丽,世不两帝。天经地纬,理有大归。”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。唐杨炯《唐右将

  • 犹抱琵琶半遮面

   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。 原形容琵琶女的羞怯神态。 后也形容人做事遮遮掩掩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;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罗维扬《文学咏叹调.桂林默

  • 霞帔

    《新唐书.司马承祯传》:“〔司马承祯〕对曰:‘国犹身也,故游心于淡,合气于漠,与物自然而无私焉,而天下治。’帝嗟味曰:‘广成之言也!’锡宝琴、霞纹帔,还之。”后遂以“霞帔”称道士服。唐刘禹锡《和令狐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