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舞干”。唐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》:“不知玉弩垂芒,凶水无九婴之疹;瑶阶舞戚,洞庭有三苗之墟。”
见“韫椟而藏”。明·何景明《七述》:“有应世之大人……处则~,韬曜含光。”
同“版筑”。《宋书.袁淑传》:“谓宜悬金铸印,要壮果之士;重币甘辞,招摧决之将。举荐板筑之下,抽登台皂之间。”【词语板筑】 汉语大词典:板筑
同“初生之犊不惧虎”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一卷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摩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见“初生之犊不怕虎”。茅盾《色盲》
源见“黄耳传书”。谓家信。唐李贺《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》诗:“犬书曾去洛,鹤病悔游秦。”【词语犬书】 汉语大词典:犬书
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喻指识浅志小的平庸之辈。斥,通“尺”。明 孙仁孺《东郭记.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》:“奈枳棘凤鸾失势,尽榆枋斥鷃偏讥。”
唐:指唐尧。皇:指皇朝汉代。语出汉.班固《典引》:“汪汪乎丕天之大律,其俦能亘之哉?唐哉皇哉!皇哉唐哉!”原意是能够终成大法的,只有唐尧和皇汉,皇汉和唐尧。后用以形容规模宏伟,气势盛大。《隋书.袁充传
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指眼泪。清曹溶《念奴娇.将赴云中留别胡彦远兼戏其卖药》词:“我亦北阮穷途,鲛人泪尽,双鬓多添白。”
同“铄金毁骨”。唐司空图《狂题》诗之三:“交疏自古戒言深,肝胆徒倾致铄金。”清陈梦雷《东行口占》之三:“铄金祗为招群忌,投杼何当慰母疑?”【词语铄金】 汉语大词典:铄金
随时:谓顺应时势。 表示顺应时势的重要。语出《易.随》:“大亨贞无咎,而天下随时,随时之义大矣哉!”《文选.干宝〈晋纪.论晋武帝革命〉》:“尧舜内禅,体文德也;汉魏外禅,顺大名也;汤武革命,应天人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