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丰城剑合

丰城剑合

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张华传》载:西晋时,丰城令雷焕掘地得双剑,一名“龙泉”,一名“太阿”。他把一柄赠给豫章太守张华,留一柄自佩。“华得剑,宝爱之,常置坐侧。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,报焕书曰:‘详观剑文,乃干将也,莫邪何复不至?虽然,天生神物,终当合耳。’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。焕更以拭剑,倍益精明。华诛,失剑所在。焕卒,子华州从事,持剑行经延平津,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。使人没水取之,不见剑,但见两龙各长数丈……光彩照水,波浪惊沸,于是失剑。”

雷焕与张华虽然将剑分佩,但都预言神奇之物,终当变化复合。后果于延平津剑合水底,化为双龙。后常以“丰城剑合”的典故比喻离而复合。《古今小说》卷一:“珠还合浦重生采,剑合丰城倍有神。”

诗文中,又以“剑化”比喻人去世。唐.韩愈《大行皇太后挽歌词》之二:“凤飞终不返,剑化会相从。”

双借剑锋比文锋犀利。唐.刘禹锡《洛中谢福建陈判官见赠》诗:“怪君近日文锋利,新向延平看剑来。”

宋.陆游《宝剑吟》诗:“人言剑化龙,直恐兴风霆。”此借以寄寓飞腾报国的壮怀。

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二十一出《媚座》:“提携,铩羽忽高飞,剑出丰城狱底,随朝待漏,犹如狗续貂尾。”此用以比喻奸臣阮大铖受到马士英的提拔,一朝死灰复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巧若拙

    拙:笨拙。 最灵巧的人(由于不逞能)表面上看,好像很笨拙。语出《老子》四五章: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。”《庄子.胠箧》:“毁绝钩绳而弃规矩,攦工倕之指,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。故曰‘大巧若拙’”

  • 白练题裙

    源见“书裙”。指友好间相互雅赏爱慕。清黄景仁《沁园春.王述庵先生斋头消寒夜宴即席赋呈》词之一:“书生意,感牛心分炙,白练题裙。”

  • 豺虎不食、投畀有北

    畀( ㄅㄧˋ bì ):给予。有北: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。有,名词词头。 豺狼虎豹不愿吃,把他摔到寒冷的北大荒。 表示对坏人的惩罚。语出《诗.小雅.巷伯》:“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。豺虎不食,投畀有北

  • 越吟楚声

    《史记.张仪列传》附《陈轸传》:“韩魏相攻,期年不解。秦惠王欲救之,问于左右。左右或曰救之便,或曰勿救便,惠王未能为之决。陈轸适至秦,惠王曰:‘子去寡人之楚,亦思寡人不?’陈轸封曰:‘王闻夫越人庄舄乎

  • 闭关投辖

    见“闭门投辖”。清·查慎行《敬业堂诗集·五○·贺新凉·后二日蒋蠖广席上听歌,次前韵》:“喜主人,~,肯教宾走?”

  • 拍洪崖肩

    《文选》卷二一西晋.郭景纯(璞)《游仙诗七首》(其三):“赤松临上游,驾鸿乘紫烟。左挹浮丘袖,左拍洪崖肩。”“洪崖”是神话传说中的仙人。西晋诗人郭璞曾在诗中以“右拍洪崖肩”句表示与仙人同游。后世遂用作

  • 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

    即使死去,仍然如同活着时一样。 表示死得有价值,有意义,无所遗憾。 旧时多用作感恩戴德之语。语出《三国志.吴志.孙登传》:“愿陛下留意听采,臣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也。”晋.庾亮《让中书令表》:“愿陛

  • 山公鉴

    参见:山涛识量

  • 鹬蚌争持

    同“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”。柳亚子《痛哭》诗之五:“如何满地渔翁日,鹬蚌争持死不甘。”

  • 黄帝骑龙

    同“黄帝登仙”。元张天英《思陵石诗》:“黄帝骑龙去不还,玉笙鹤上北风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