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中山酒

中山酒

源见“千日酒”。泛指名酒,美酒。南朝 梁周兴嗣《答吴均》诗之一:“但酌中山酒,唯甘江浦橘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十:“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,酒家与千日酒,忘言其节度。归至家当醉,而家人不知,以为死也,权葬之。酒家计千日满,乃忆玄石前来酤酒,醉向醒耳。往视之,云:‘玄石亡来三年,已葬。’于是开棺,醉始醒。俗云:‘玄石饮酒,一醉千日。’”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九:“狄希,中山人也。能造千日酒,饮之千日醉。时有州人姓刘,名玄石,好饮酒,往求之。希曰:‘我酒发来未定,不敢饮君。’石曰:‘纵未熟,且与一杯。得否?’希闻此语,不免饮之。复索曰:‘美哉! 可更与之。’希曰:‘且归,别日当来,只此一杯,可眠千日也。’石别,似有怍色。至家,醉死。家人不之疑,哭而葬之。经三年,希曰:‘玄石必应酒醒,宜往问之。’既往石家,语曰:‘石在家否?’家人皆怪之。曰:‘玄石亡来,服以阕矣。’希惊曰:‘酒之美矣,而致醉眠千日,今合醒矣。’乃命其家人,凿冢破棺视之,冢上汗气彻天,遂命发冢。方见开目张口,引声而言曰:“快哉,醉我也。’因问希曰:‘尔作何物也? 令我一杯大醉,今日方醒。日高几许?’墓上人皆笑之,被石酒气冲入鼻中,亦各醉卧三月。”

【今译】 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,饮了能醉千日。刘玄石好饮,去向他求酒。狄希说:“酒还未熟好,不敢给你喝。”玄石说:“只喝一杯,可以吗?”狄希只好给他一杯,玄石觉得酒美,还想要。狄希说:“先回去吧,过几天再来,就这一杯,可以醉一千日了。”玄石才走,还有些不满意,到家就醉得不省人事。家里人以为他已死,便埋葬了他。过了三年,狄希记起此事,前去看他,刘家中人说:“玄石早死了,现在三年孝服都满了。”狄希惊道:“酒真让他醉一千日了,现在该醒了。”于是挖开坟破开棺木,见玄石在里面刚睁开眼说:“美啊,让我这一醉。’问狄希说:“你作的什么酒啊?我喝一杯就醉了这么长时间,现在什么时候了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美酒; 也用以形容沉湎醉,避俗远世。

【典形】 酒沽千日、千日酒、千日饮、千日中山酒、千日醉、玄石葬荒丘、一醉千日醒、中山春、中山酒、中山醉梦、醉酒一千日、千日酿、中山千日酒、中山曲米春、中山醉、醉嫌千日少、醉一千日。

【示例】

〔酒沽千日〕 唐·李端《杂歌》:“酒沽千日人不醉,琴弄一弦心已悲。”

〔千日酒〕 唐·孟郊《暮秋感思》之一:“欲慰一时心,莫如千日酒。”

〔千日饮〕北周·庾信《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》:“只言千日饮,旧逐中山来。”

〔千日中山酒〕 明·袁宏道《中山刘刺史邀饮西溪》:“携将千日中山酒,来醉西溪六月花。”

〔玄石葬荒丘〕 清·蒲松龄《十九日得家书感赋》:“尚有孙阳怜瘦骨,欲从玄石葬荒丘。”

〔一醉千日醒〕 宋·汪元量 《短歌》:“劝君一醉千日醒,世事花开又花落。”

〔中山春〕 宋·陆游《自山中泛舟归郡城》:“尉曹堆盘笠泽脍,秀才泻榼中山春。”

〔中山酒〕 宋·苏轼《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》:“醉眠中山酒,梦结南柯姻。”

〔中山醉梦〕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:“伤春便埋,似中山醉梦三年在。”

〔醉酒一千日〕 唐·刘禹锡《同乐天和微之深春》之十:“醉酒一千日,贮书三十车。”


【词语中山酒】   汉语词典:中山酒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华殿语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《礼记》。桓云:‘时有入心处,便觉咫尺玄门。’刘曰:‘此未关至极,自是金华殿之语。’”此处“金华殿之语”是指汉时班伯在金华殿中听郑宽中、张禹朝夕入朝讲说《尚书》

  • 亏于一篑

    见“功亏一篑”。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为山九仞(rèn),~。”【词语亏于一篑】  成语:亏于一篑

  • 黄杨厄闰

    宋.苏轼《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.退圃》:“园中草木春无数,只有黄杨厄闰年。”自注曰:“俗曰黄杨岁长一寸,遇闰退三寸。”黄杨生长遇闰年而受到厄止。后因以比喻人处厄运。金.元好问《送曹干臣》诗:“黄

  • 柳生肘间

    同“柳生左肘”。唐白居易《达理》诗之一:“或柳生肘间,或男变为女。”

  • 鲤庭

    源见“孔鲤趋庭”。谓尊长或老师施教之所。唐温庭筠《上首座相公启》:“某谬参华绪,得庇余阴。固已鲤庭蒙翼长之恩,阮巷辱心期之许。”亦借指家教、父训。唐杨汝士《宴杨仆射新昌里第》诗:“文章旧价留鸾掖,桃李

  • 一琴一鹤

    赵抃(biàn变)匹马入蜀事。赵抃(1008-1084年)衢州西安(今浙江衢县)人,字阅道,号知非子。仁宗景祐进士。仕州县,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。出知睦州,移梓州路转运使,改益州。巡察所属州县,考核官

  • 蕉隍鹿

    源见“蕉鹿梦”。泛指虚无梦幻般的事物景象。宋朱晞颜《满江红》词:“算人生,得意待何时,蕉隍鹿。”

  • 老蚌

    源见“老蚌生珠”。对有贤子者的誉称。《南史.王珍国传》:“〔王珍国〕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。武帝雅相知赏,谓其父广之曰:‘珍国应堪大用,卿可谓老蚌也。’”【词语老蚌】   汉语大词典:老蚌

  • 焦尾

    同“焦尾琴”。唐李咸用《山居》诗:“焦尾何人听,凉宵对月弹。”【词语焦尾】   汉语大词典:焦尾

  • 画虎类犬

    同“画虎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十一回:“‘这大相公聪明的很,他是看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’李移微笑道:‘端福不甚聪明,恐画虎类犬。’”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11回:“端福不甚聪明,恐~。”【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