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涂西抹

东涂西抹

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薛监(逢),晚年厄于宦途,尝策羸赴朝,值新进士榜下,缀行而出。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,见逢行李萧条,前导曰:‘回避新郎君!’逢冁(音chǎn,笑的样子)然,即遣一介语之曰:‘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’”

唐薛逢晚年失意,曾骑瘦马赴朝,值新进士列队而出,前导责薛逢让路,薛说当初我年少时,也曾“东涂西抹”来,言外之意是说胡乱写两篇文章,得一点功名,有什么了不起呢!此语本以妇女装饰为喻,后用为对自己写作的谦词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一《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》诗之九:“窭儒可怜生,西抹复东涂。”


并列 本指妇女涂脂抹粉。后常用作提笔作文或书画的谦辞。胡山源《散花寺》:“只有~,才觉得适合,因为这是不必应付人的,可以藏拙,可以心境坦然,不用紧张。”也比喻做事无规划、无定准。梁启超《新民说》2节:“非尔者,虽则今日变一法,明日易一人,~,学步效颦,吾未见其能济也。”现还形容书法不好的人到处写字。△用于妇女化妆或书画方面的谦辞。也作“东抹西涂”。


【典源】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薛监 (逢) 晚年厄于宦途,尝策羸(lei) 赴朝,值新进士榜下,缀行而出。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,见逢行李萧条,前导曰:‘回避新郎君!’逢冁然,即遣一介语之曰:‘报道莫贫相! 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薛逢在朝中任秘书监,晚年失意。他曾骑瘦马上朝,正值新进士鱼贯而出。前导的人见薛逢的随从很少,便喝斥说:“回避新进士!”薛逢不禁失笑,遣一仆人上前说:“不必如此高声大气的,老婆婆年少时也曾涂脂抹粉过呢。”意为自己年轻时也曾为进士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少年得意的时光; 或用以谦称自己写诗著文。

【典形】 阿婆三五、东抹西涂、东涂西抹、老婆三五、三五阿婆、三五少年日、西抹东涂、谁知前进士。

【示例】

〔阿婆三五〕 宋·张孝祥《浣溪沙·再用韵》:“缓携纶旨凤池东,阿婆三五笑春风。”

〔东抹西涂〕 金·元好问《论诗》之十五:“世间东抹西涂手,枉著书生待鲁连。”

〔东涂西抹〕 金·元好问《自题写真》:“东涂西抹窃时名,一线微官误半生。”

〔老婆三五〕 宋·苏轼《南歌子》:“却愁弥勒下生迟,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。”

〔三五阿婆〕 清·王夫之 《落花诨体》之十:“三五阿婆曾莽撞,八千泪眼尽寒穷。”

〔三五少年日〕 宋·黄庭坚《戏答王定国》:“非复三五少年日,把酒偿春颊生红。”

〔西抹东涂〕 宋·陆游《和陈鲁山》之九:“窭儒可怜生,西抹复东涂。”


【词语东涂西抹】  成语:东涂西抹汉语词典:东涂西抹

猜你喜欢

  • 聚萤武子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泛指勤学苦读之人。车胤,字武子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七和林卿韵》词:“便做些功业,胜穷措大,聚萤武子,吞凤君章。”

  • 鹅鸭长数

    旧题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“(曹)元理常从其友人陈广汉。广汉曰:‘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数,子为计之。’……广汉为之取酒,鹿脯数片,无理复算,曰:‘……千牛产二百犊,万鸡将五百雏。’羊豕鹅鸭,皆道其数。

  • 盍各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‘盍各言尔志?’”后以“盍各”指各抒其志。亦指志趣。南朝梁简文帝《答湘东王书》:“吾既拙于为文,不敢轻有掎摭,但以当世之作,历方古之才人,远则扬、马、曹、王,近

  • 酌水

    源见“水火无交”。表示对居官清廉者的赞语。唐贾岛《送郑少府》诗:“夕阳行带月,酌水少留君。”源见“酌贪泉”。谓砥砺节操。《晋书.良吏传论》:“邓攸赢粮以述职,吴隐酌水以厉清。晋代良能,此焉为最。”【词

  • 边老便便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喻指人的腹大。宋苏轼《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》:“沈约清瘦不胜衣,边老便便带十围。”【词语边老便便】  成语:边老便便汉语大词典:边老便便

  • 伯玉知非

    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谓因时达变,不断反省悔悟过去,迁善从新。元袁桷《次韵王继学》:“退之掌制惭存藳,伯玉知非定止车。”主谓 伯玉,蘧瑗,春秋时卫国人,字伯玉。知道以前不对。语出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故蘧

  • 庄樗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喻无用之材。因该典源自《庄子》,故称。宋杨亿《受诏修书述怀感事》诗:“虚名同郑璞,散质类庄樗。”【词语庄樗】   汉语大词典:庄樗

  • 樗栎散材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途,匠者不顾。”又《人间世》:“匠石之齐,至于曲辕,见栎社树。其大蔽数千牛……是不材之木也,无所可用。”樗、栎为

  • 忘味三月

    源见“闻韶忘味”。形容沉醉于美妙的音乐声中。宋辛弃疾《念奴娇》词:“绕梁声在,为伊忘味三月。”

  • 重玄

    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后以“重玄”指很深的哲理。《晋书.索袭传》:“味无味于慌惚之际,兼重玄于众妙之内。”唐李白《峨嵋山月送蜀僧晏入中京》诗:“黄金师子乘高座,白玉麈尾谈重玄。”【词语重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