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与虎谋皮

与虎谋皮

太平御览》卷二〇八引《符子》:“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。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(少牢,即猪羊),而与羊谋其羞(指作菜肴的羊肉)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
后人说此与“与狐谋皮”,意同。与狐商量,要它让出身上的毛皮来,比喻不切实际地想做绝对办不到的事。后因以“与虎谋皮”用为跟恶人商量,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,一定办不到的典故。

孙中山《解决时局问题之演讲.大亚细亚主义》:“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,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,那就像与虎谋皮,一定是做不到的。”


见“与狐谋皮”。孙中山《解决时局问题之演讲》:“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,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,那就像~,一定是做不到的。”


解释本作“与狐谋皮”。比喻打算要做的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,终难达到目的。后来演变为“与虎谋皮”,表示同恶人商量和他们利益相反的事,要他们做出让步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
出处太平御览》卷二○八引《符子》:“(周人)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,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,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,五年不具一牢。”

太平御览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周地有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,就和狐狸商量希望用它的皮;想备办祭祀的供品,就和羊商量要用它的肉。他的话还没有说完,狐狸一个接一个相继逃到了起伏的山丘之下,而羊也相互呼叫着躲藏到了密林之中,所以这个人十年也没能做成一件皮衣,五年也没备办好祭祀用的羊肉。

例句

在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的社会里,指望资本家良心发现,去承担对社会的义务而放弃对利润的疯狂追逐,那无异于与虎谋皮。


【词语与虎谋皮】  成语:与虎谋皮汉语词典:与虎谋皮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绶

    黄色丝带,系官印用。古代官职等级、俸禄不同,系印的丝带颜色也不同。汉制,官吏俸禄在二百石(dàn旦,古代古量单位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)以上至六百石以下者,用黄色丝带系铜印。县丞、县尉等辅佐官吏都是黄

  • 两面三刀

    比喻阴险狡猾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,挑拨是非,耍两面手法。《元曲选.李行道〈灰阑记〉二》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:“嘴甜心苦,两面三刀,上头笑着,脚底下就使绊子,明是一

  • 效芹

    源见“献芹”。谓微薄的贡献。自谦之词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文武同盟》:“无他效芹,略得进身,犬马报,怎敢忘半米儿星分。”【词语效芹】   汉语大词典:效芹

  • 名存实亡

    名义上存在,实际上已经灭亡。唐代韩愈《处州孔子庙碑》:“郡邑皆有孔子庙,或不能修事。虽设博士弟子,或役于有司,名存实亡,失其所业。”并列 名义上还存在着,实际上却已经消失不存在了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

  • 斗筲

    源见“斗筲小人”。喻人的才识短浅,气量狭窄。亦喻才识短浅的人。晋陆机《豪士赋》序:“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,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。”常用作谦词。《后汉书.孟尝传》:“臣以斗筲之姿,趋走日月之侧。”【词语斗筲

  • 好大喜功

    一心想做大事,立大功。古代多指帝王轻动干戈,夸张武功。宋代罗泌《路史.前纪》四:“昔者汉之武帝,好大而喜功。”后人多用来形容作事大手大脚,以求夸大其成绩的浮夸作风。并列 喜好干大事,建功立业。《新唐书

  • 扫门求见

    指魏勃为齐相曹参舍人(侍从官)打扫门外卫生,才由舍人引荐他见到曹参。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,希图任用。 当魏勃年青时,想求见齐相曹参,家贫拿不出东西打通关系,便经常独自一人凌晨时分前去齐相舍人的大门

  • 三不去

    去:休弃。封建礼教规定休弃妻子,有所谓“七出”、“三不去”。无家可归者、为公婆守过三年丧者、娶时丈夫贫贱而后富贵者不能休弃,称为“三不去”。《大戴礼记.本命》:“妇有三不去:有所取无所归,不去;与更三

  • 禹汤罪己

    《左传.庄公十一年》:“宋国大水,宋公归因于自己对天不敬而自责。鲁大夫臧文仲说:‘宋其兴乎。禹、汤罪己,其兴也悖焉;桀、纣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’”禹和汤为上古时代的有德贤君,每当国家遭受灾祸,他们不怨天

  • 东门归路

    东门归路:在京都长安东门为退休还乡的官员送行饯别的场面。西汉宣帝时,太子太傅疏广、太子少傅疏受,叔侄二人在荣华显贵时激流勇退,主动提出因病退休还乡的请求。汉宣帝因为这两位大臣确实年老了,就答应了他们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