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
鸣:鸟叫。 不鸣便罢,一鸣就使人惊动。 后用以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,一下子能作出惊人的事情。语出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,种植部.竹木第五》:“晓则是人未起,鸟无防患之心。且扪舌一夜,技庠于心,至此皆思调弄,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已,此是独宜于晓也。”马里波《还是不谙沉默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3月5日):“沉默的度,当然并不在于一味的不开口,而在开口一瞬的时机的选择。’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’”


其他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,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。语本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虽无飞,飞必冲天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,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成就方面。


【词语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】  成语: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汉语词典: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迷朱碧

    源见“看朱成碧”。比喻不分是非。宋魏了翁《满江红.次韵黄叙州》词:“嗟世眼,迷朱碧,矜气势,才呼吸。”【词语迷朱碧】   汉语大词典:迷朱碧

  • 谈天客

    源见“邹衍谈天”。指雄才善辩的人。清曾国藩《洲岷樵》诗:“因君寄语谈天客,狂夫小言或微中。”

  • 输财助边

    《汉书.卜式传》:“时汉方事匈奴,式上书,愿输家财半助边。”汉武帝时,河南人卜式因从事畜牧业而致富。时匈奴骚扰边地,卜式便把一半家财捐献出来,以支援平定匈奴的战争。“输财助边”又作“助边输财”,后用指

  • 挟天子以令诸侯

    挟:挟持。挟持皇帝并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,统制国家。后也用作比喻专权跋扈之人。袁绍(?-202年),字本初,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县)人。东汉末,政治混乱,汉献帝刘协流亡不定。谋士沮授向袁绍进策说:“将

  • 鸾凤俦

    源见“卜凤”。比喻夫妻。明梁辰鱼《浣纱记.思忆》:“那壁厢认咱是个路途间霎时的闲相识,这壁厢认咱是个绣帐内百年的鸾凤俦。”【词语鸾凤俦】   汉语大词典:鸾凤俦

  • 素不相识

    素:向来,平素。向来不认识。陆瑁(?-239年),字子璋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,陆逊之弟,仕吴官至选曹尚书。陆瑁为人很讲义气。陈融、濮阳逸、蒋纂、袁迪等人志向远大而家境贫寒。陆瑁和他们关系亲

  • 羿中九乌

    同“羿射九日”。宋梅尧臣《高阳关射亭》诗:“更如羿中九乌毙,独见杲杲明扶桑。”

  • 百废咸举

    同“百废俱兴”。明 刘基《杭州路重修府治记》:“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,威惠大行,百废咸举。吏民顺令,如臂使指。”见“百废俱兴”。明·刘基《杭州路重修府治记》:“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,威惠大行,~。吏民顺合

  • 风中花

    同“风花”。宋杨万里《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》:“人生匹似风中花,荣瘁升沉岂非偶。”

  • 罄竹难书

    罄,作动词,尽取之意。罄竹难书,形容劣迹之多,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竹简,也写不完其罪恶。王莽末,隗嚣于甘肃通渭聚兵数千,自称上将军,起兵应汉反莽。他在讨伐王莽的檄文中说:“新都侯王莽,欺辱天地,违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