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食武昌鱼

不食武昌鱼

三国志.陆凯传》载:三国 吴嗣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,丞相陆凯进谏,疏中引童谣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”后用为怀恋故土的典故。明何景明《送卫进士推武昌》诗:“此去且随彭蠡雁,何须不食武昌鱼?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凯传》:“ (孙)晧徙都武昌,扬土百姓泝流供给,以为患苦,又政事多谬,黎无穷匮。(陆) 凯上疏曰:‘……又武昌土地,实危险而塉确,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,船泊则沉漂,陵居则峻危,且童谣言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 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”’”《宋书·五行志二》:“孙晧初,童谣曰:‘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 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晧寻迁都武昌,民泝流供给,咸怨毒焉。”

【今译】 三国吴末帝孙 即位不久,就将国都由建业迁往武昌,不得不从长江溯流而上供给各种物资,致使民怨沸腾,孙晧昏庸荒淫,朝政多误,人民生活贫困。镇西大将军陆凯上疏孙晧,痛陈利害,其中说道:“武昌地势危险,土地贫瘠,不是建都养民的理想地方,从建业迁来的吏民将士远离故土,纷纷思念旧都,童谣唱道:‘宁肯喝建业水,也不吃武昌鱼; 宁可返回建业去死,也不愿在武昌住。’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怀念故土; 或咏武昌风物。

【典形】 不食武昌鱼、建业之水、武昌鱼。

【示例】

〔不食武昌鱼〕 明·何景明《送卫进士推武昌》:“此去且随彭蠡雁,何须不食武昌鱼。”

〔建业之水〕 北周·庾信《思旧铭》:“美酒酌焉,犹思建业之水; 鸣琴在操,终思华亭之鹤。”

〔武昌鱼〕 宋·陆游《初夏杂咏》:“频倾京口酒,亦食武昌鱼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自拔来归

    《新唐书.李勣传》:“(武德)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自拔:自己主动脱离邪恶境遇。来归:归顺我方。“自拔来归”指敌方向我方的投诚人员。后因以“自拔来归”作为向我方投诚的敌方人员之典故。

  • 运筹帷帐

    同“运筹帷幄”。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宋 绍兴省试《高祖能用三杰赋》,一卷文甚奇,而第四韵押‘运筹帷帐’。考官以《汉书》乃‘帷幄’,非‘帐’字,不敢取。出院以语周益公,公曰:有司误也,《史记

  • 中流楫

    同“中流击楫”。明孙承宗《水龙吟》词:“念山河百二,玉镡罢手,都付与中流楫。”

  • 安期遗舄

    42` 汉刘向《列仙传.安期生》:“安期先生者,瑯琊 阜乡人也。卖药于东海边,时人皆言千岁翁。秦始皇东游,请见,与语三日三夜。赐金璧,度数千万,出于阜乡亭,皆置去,留书,以赤玉舄一双为报,曰:‘后数年

  • 莫予毒也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,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予毒也己。苏吕臣实为令尹,奉己而已,不在民矣。’”公元前六三三年,楚成王率陈、蔡等国的军队围攻宋国,宋向晋求救。第二年晋文公派兵进攻楚的盟国曹

  • 宣城纪叟

    唐.李白《哭宣城善酿纪叟》诗:“纪叟黄泉里,还应酿老春。夜台无晓日,沽酒与何人。”此诗或题为《题戴老酒店》,其中不作“纪叟”,而作“戴老”。宣城纪叟,是唐代宣城地方善酿酒的能手。后因用为咏酿酒名手之典

  • 蓝桥投杵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比喻男方求爱。明汪廷讷《种玉记.绦探》:“私谛,要图那湘皋解佩,且先效蓝桥投杵。”

  • 山公醉

    《晋书.山涛传》附《山简传》:“(山简字季伦。永嘉三年为征南将军,镇襄阳)简优游卒岁,唯酒是耽。诸习氏,荆土豪族,有佳园池,简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,名之曰高阳池。时有童儿歌曰:‘山公出何许,往

  • 雨梦

    同“雨云”。宋贺铸《减字浣溪沙》词之七:“欹枕有时成雨梦,隔帘无处说春心,一从灯夜到如今。”

  • 不疑盗嫂

    同“无兄盗嫂”。清袁枚《答严东有》:“较之卓茂攘羊,不疑盗嫂,受诬尚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