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名一钱

不名一钱

名:原指给铜钱铸上“邓氏钱”名义,后转为占有之意。此典指邓通最后没有一文铸有姓氏之“邓氏钱”,即不占有一文钱,贫穷到极点。后以此典比喻穷到一文钱也没有。公元前157年,汉文帝刘恒去世,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,就把邓通免官,在家闲住。过不多久,有人告发邓通偷出境外铸钱,汉景帝把邓通交给法官审问,确有这种情况,遂定案,把邓通家财产业全部没收,还欠债数亿万。长(zhǎng掌)公主(汉文帝长女刘嫖,为汉景帝姐,封馆陶公主)赏赐邓通一些东西,官吏就随即没收那些东西,一只簪(zān糌,古人用来插定发髻之条状物,用金、玉、骨等制成)也不准随身。于是长公主又派人给予衣食。邓通最终没有一文“邓氏钱”,寄住并死在别人家里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5《佞幸列传·邓通》3193页:“及文帝崩(bèng绷,古代称皇帝死为崩,借“山陵崩”作比喻),景帝(刘启,继汉文帝实行“与民休息”政策,改田赋十五分之一为三十分之一。进行“削藩”,平定吴、楚等七国之乱后,把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力收归朝廷,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)立,邓通免,家居。居无何,有人告邓通盗出徼(jiào轿,边界)外铸钱。下吏验问(审问),颇有之,遂竟案(结案),尽没入邓通家,尚负责(zhài债,通“债”)数巨万。长公主赐邓通,吏辄(zhé哲,就)随没入之,一簪不得著(zhuó酌,穿戴)身。于是长公主乃令假(给予)衣食。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王充《论衡·骨相》:“〔邓〕通有盗钱之罪,景帝考验,通亡,寄死人家,不名一钱。” 明·吴应箕《忠烈杨涟传》:“莅虞一年,不名一钱。”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:“臣患病乞归,不名一钱,以授徒终于家。” 鲁迅《〈呐喊〉自序》:“《新生》的出版之期接近了,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,接着又逃走了资本,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。”


述宾 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语本《史记·佞幸列传》:“(邓通)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鲁迅《呐喊自序》:“《新生》的出版之期接近了,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,接着又逃走了资本,结果只剩下~的三个人。”△用于描写贫困缺钱。↔腰缠万贯。 也作“一钱不名”、“不名一文”、“一文不名”。


【词语不名一钱】  成语:不名一钱汉语词典:不名一钱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横五百人

    同“田横客”。清龚自珍《咏史》:“田横五百人安在,难道归来尽列侯?”

  • 张敞画

    同“张敞画眉”。南朝 梁刘孝威《奉和逐凉》:“月纤张敞画,荷妖韩寿香。”此为写纤月。

  • 我见妩媚

    《新唐书.魏徵传》:“帝曰:‘人言徵举动疏慢,我但见其妩媚耳。’”后以“我见妩媚”谓真正了解对方而欣赏对方。宋辛弃疾《贺新郎.邑中园林》词:“问何物、能令公喜。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、见我应如是。”

  • 叶落知秋

    比喻从现象可推知本质;从局部的、细小的迹象,可推知全体和事物的发展变化。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。”宋代唐庚《文录》:“唐人有诗云:‘山僧不解数甲子,一叶落知天下秋。’”亦

  • 公望

    源见“公才公望”。谓具有与三公相当的名望。《南史.谢举传》:“举非止历官已多,亦人伦仪表,久著公望,怅恨未授之。”【词语公望】   汉语大词典:公望

  • 粉妆玉琢

    形容白晳可爱,有如白粉装饰的,白玉雕琢的。多用以形容雪景,也形容小孩生得白净。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,乖觉可喜。”并列 像用白粉装裹,用玉雕琢。形容质地细腻白净美丽。《花月痕》

  • 组练

    ①借指精锐的军队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》词: “汉家组练十万,列舰耸层楼。” ②借指军士的武装军容。唐杜牧《东兵长句十韵》: “羽林东下雷霆怒,楚甲南来组练明。” ●《 左传·襄公三年》: “

  • 羞与哙伍

    哙(kuài快):樊哙,汉初武将。此典指韩信汉初立大功,封王。但被怀疑猜忌,降为淮阴侯,他不愿比自己差的樊哙在一起。后以此典表示羞与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,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西

  • 木奴橘

    同“木奴”。唐李商隐《陆发荆南始至商洛》诗:“青辞木奴橘,紫见地仙芝。”

  • 更上一层楼

    唐.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唐代诗人王之涣在《登鹳雀楼》诗中用朴素、浅显的语言,道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。故后常以“更上一层楼”来比喻高瞻远瞩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