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凝滞于物

不凝滞于物

楚辞.渔父》:“渔父曰:‘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歌其酾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’”

渔父所言“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”,是指无须坚持自己的原则,应随波逐流,适应世道而变化。后用为随世道变化而变化的人生哲学之典。

唐.李咸用《放歌行》诗:“至哉先哲言,于物不凝滞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挟山超海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(孟子)曰:‘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诚不能也。’”孟子说:“譬如挟持着太山去超越北海,如果对别人说:‘我做不到。’这是力量不够,真的做不到。”太山,即泰山。后用以

  • 纳隍之志

    《孟子.万章下》载:伊尹常思民“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,若己纳之沟中”。又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人或不得其所,若己纳之于隍。”隍,城濠。后因以“纳隍之志”为形容拯民于水火之中的迫切心情。《宋书.王僧达传》:

  • 鼎鼐和

    同“鼎鼐调和”。唐权德舆《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》:“授律勋庸盛,居中鼎鼐和。”【词语鼎鼐和】   汉语大词典:鼎鼐和

  • 兼收并畜

    同“兼收并蓄”。畜,通“蓄”。清黄宗羲《传是楼藏书记》:“古来藏书者,亦不乏兼收并畜。”见“兼容并蓄”。清·黄宗羲《传是楼藏书记》:“古来藏书者,亦不乏~。”【词语兼收并畜】  成语:兼收并畜汉语大词

  • 二惠竞爽

    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齐 公孙灶(子雅)卒。司马灶见晏子,曰:‘又丧子雅矣。’晏子曰:‘惜也……二惠竞爽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!’”杜预注:“子雅 子尾皆齐惠公之孙也。竞,强也。爽,明也。”后因以

  • 悬河

    源见“口如悬河”。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南朝 陈徐陵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滴海未穷其书,悬河未穷其义。”【词语悬河】   汉语大词典:悬河

  • 高帽子

    《北史.熊安生传》:“道晖好著高翅帽,大屐(木底有齿的鞋叫屐)。州将临,辄服以谒见,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识比三公。”北齐的宗道晖,喜欢戴高翅帽,穿大木屐。每当州将来到时,他就穿戴这样的鞋帽进见,

  • 素女

    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五载:传说晋安帝时谢端偶得一大螺,归养之于瓮中,化为一少女为端备食。自言是“天汉中白水 素女”,奉天帝之命,来助端备晨饮。后在风雨中离去。后因以“素女”为天助善人的典故。唐李郢《送

  • 染干

    鲜卑语,指汉人。《北史.王听传》:“尝有鲜卑聚语,崔昂戏问听曰:‘颇解此不?’昕曰:‘楼罗楼罗,实自难解,时唱染干,似道我辈。’”

  • 剑影埋丰

    同“剑埋丰城”。唐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异璧光之照庑,同剑影之埋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