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枕黄粱

一枕黄粱

源见“黄粱梦”。一场幻梦。或喻人生的短暂,或喻人生富贵的虚幻或喻不可能实现的梦想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送乔宾王》词:“一枕黄粱,满头白发,屈指旧游能几人?”明无名氏《贫富兴衰》三折:“百年世事沤随浪,都做了一枕黄粱。”毛泽东《清平乐.蒋桂战争》词:“洒向人间都是怨,一枕黄粱再现。”


其他 比喻梦想破灭、好事落空。语本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卢生在邯郸旅店中借一道士枕头就寝入梦,享尽荣华富贵,一觉醒来,小米饭尚未煮熟。”毛泽东《清平乐·蒋桂战争》:“洒向人间都是怨,~再现。”※粱,不可写作“梁”。△多用于描写虚幻的梦想。也作“一枕邯郸”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开元七年,道士有吕翁者,得神仙术,行邯郸道中,息邸舍,摄帽弛带,隐囊而坐。俄见旅中少年,乃卢生也。衣短褐,乘青驹,将适于田,亦止于邸中,与翁共席而坐,言笑殊畅。久之,卢生顾其衣装敝亵,乃长叹息曰:‘大丈夫生世不谐,困如是也!’翁曰:‘观子形体,无苦无恙,谈谐方适,而叹其困者,何也?’生曰:‘吾此苟生耳,何适之谓?’翁曰:‘此不谓适,而何谓适?’答曰:‘士之生世,当建功树名,出将入相,列鼎而食,选声而听,使族益昌而家益肥,然后可以言适乎。吾尝志于学,富于游艺; 自惟当年青紫可拾。今已适壮,犹勤畎亩,非困而何?’言讫,而目昏思寐。时主人方蒸黍。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,曰:‘子枕吾枕,当令子荣适如志。’其枕青瓷,而窍其两端。生俯首就之,见窍渐大,明朗。乃举身而入,遂至其家。数月,娶清河崔氏女。女容甚丽,生资愈厚。生大悦,由是衣装服驭,日益鲜盛。明年,举进士,登第。……其姻媾皆天下望族,有孙十余人。两竄荒缴,再登台铉,出入中外,回翔台阁,五十余年,崇盛赫奕。性颇奢荡,甚好佚乐,后庭声色,皆第一绮丽。前后赐良田、甲第、佳人、名马、不可胜数。后年渐衰迈,屡乞骸骨,不许。病,中人候问,相踵于道,……是夕,薨。卢生欠伸而悟,见其身方偃于邸舍,吕翁坐其傍,主人蒸黍未熟,触类如故。生蹶然而兴,曰:‘岂其梦寐也?’翁谓生曰:‘人生之适,亦如是矣。’生怃然良久,谢曰:‘夫宠辱之道,穷达之运,得丧之理,死生之情,尽知之矣。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。敢不受教。’稽首再拜而去。” 《太平广记》 卷八十二亦录此文,“蒸黍”作“蒸黄粱”,文亦有不同。

【今译】 唐代开元年间,有一道上吕翁,有神仙之术,他在邯郸道上旅舍中休息,见到年轻人卢生准备下田,也在舍中休息,与吕翁交谈起来。卢生感慨自己不遇于时,困顿如此。吕翁说:“看你的样子,没有病痛,谈笑适意,为什么说困顿呢?”卢生说:“我这只是勉强活着,有什么适意的?”吕翁问他什么才算适意。卢生回答:“士人生在世上,应当建功立业,担任将相,任情享乐,使家族昌盛,才算是适意。而我虽然学了一肚皮学问,现在还只能在家中种田,这不是困顿吗?”说完,有些倦意。这时店主人正在蒸小米饭。吕翁从囊中取出一青瓷枕给他,说:“你枕我这瓷枕,可以让你实现夙愿。”卢生于是枕瓷而眠。梦见自己娶了大族清河崔氏的女儿,资财丰厚。第二年又中了进士。从此在官场中升迁浮沉,做到卿相高官,子孙都与名族婚配。五十余年中,享尽了荣华富贵。后来年纪衰迈,病死。这时卢生才梦醒,见自己仍然睡在旅舍里,吕翁仍坐在身旁,店主人蒸的小米饭还未熟。从此明白了人生富贵如同梦幻的道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富贵荣华虚幻如梦; 也借指梦想破灭,欲望落空。

【典形】 百年炊、炊黄粱、炊黍、邯郸道上粱、邯郸幻境、邯郸景、邯郸梦、邯郸枕、黄粱、黄粱高枕、黄粱梦、黄粱熟、黄粱一梦、粱边枕、卢生枕、吕公枕、梦邯郸、梦黄粱、梦里荣华、黍一炊、无处不邯郸、一枕黄粱、枕上邯郸、炊彻黄粱、黄粱饭冷、卢生醒、粱熟余梦、梦游清枕、客甑炊成、饭熟黄粱、邯郸虽好、黄粱逆旅、黄粱境、枕冷黄粱、未熟黄粱、幻出邯郸、一甑黄粱、熟黄粱、黄粱未熟、黄粱炊、黄粱饭、客舍黄粱、梦断邯郸、枕中梦、邯郸路、邯郸道、百年梦、卢生眠、一枕梦、困黄粱。

【示例】

〔百年炊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子瞻》:“百年炊未熟,一垤蚁追奔。”

〔炊黄粱〕 元·马致远《泰华山陈抟高卧》:“惊的梦庄周蝶飞去,尚古自炊黄粱锅未滚。”

〔炊黍〕 宋·陆游《与高安刘丞游大愚》:“泉扃一埋玉,世事几炊黍。”

〔邯郸道上粱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徐文将》:“槐催举子著花黄,来食邯郸道上粱。”

〔邯郸幻境〕 宋·陆游《致仕后述怀》:“滟滪危涂过,邯郸幻境空。”

〔邯郸景〕 明·唐寅《梦》:“钟声敲破邯郸景,依旧残灯照半床。”

〔邯郸梦〕 宋·陈与义《元方用韵见寄》之二:“不辞彭泽腰长折,却得邯郸梦少留。”

〔邯郸枕〕 金·元好问《留赠丹阳王炼师》之三:“仙翁相见休相笑,同是邯郸枕上人。”

〔黄粱高枕〕 元·张可久《柳营曲·山中书事》:“一梦黄粱高枕,千年白雪遗音。”

〔黄梁梦〕 宋·张元干《永遇乐·宿鸥盟轩》:“白鸥盟在,黄粱梦破,投老此心如水。”

〔黄粱熟〕 宋·王安石《怀钟山》:“何须更待黄粱熟,始觉人间是梦间。”

〔黄粱一梦〕 宋·苏轼《被命南山途中》:“只知紫绶三公贵,不觉黄粱一梦游。”

〔粱边枕〕 清·黄鷟来《挽赵来夫》之三:“卧高不碍粱边枕,奕罢终同橘里人。”

〔卢生枕〕 明·袁宏道《黄粱词》:“八番邯郸道,半世卢生枕。”

〔吕公枕〕 元·萨都拉《鹦鹉曲》:“繁华一梦人不知,万事邯郸吕公枕。”

〔梦邯郸〕 宋 · 黄庭坚 《送刘道纯》:“麒麟图画偶然耳,半枕百年梦邯郸。”

〔梦黄粱〕 宋·范成大《玉堂寓直晓起书事》:“若若夸组绶,纷纷梦黄粱。”

〔梦里荣华〕 元·耶律楚材《和景贤见寄》:“尘中名利予难出,梦里荣华君不耽。”

〔黍一炊〕 宋·陆游《生世》:“乾坤成毁由来事,生世真同黍一炊。”

〔无处不邯郸〕 元·张养浩《寨儿令·秋》:“同四皓访商颜,笑人间,无处不邯郸。”

〔一枕黄粱〕 清·袁枚《梦》:“古今最是梦难留,一枕黄粱醒即休。”

〔枕上邯郸〕 明·杨慎《雨中留杨戣琴士饮》:“帐头傀儡原来假,枕上邯郸岂是真。”


【词语一枕黄粱】  成语:一枕黄粱汉语词典:一枕黄粱

猜你喜欢

  • 燕燕于飞

    《诗.邶风.燕燕》:“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,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”这是卫庄公妻庄姜送归妾的诗。后以“燕燕于归”比喻女子出嫁。

  • 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

    秋毫: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。末:尖端。太山:即泰山。五音: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后泛指音乐。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;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。 表示人为某种

  • 群贤推郤诜

    《晋书.郤诜传》:“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。及在职,尝以事劾洪,洪怨诜,诜以公正距之。……洪闻而惭服。累迁雍州刺史。……诜在任威严明断,甚得四方声誉。”晋郤诜历任左丞、刺史,十分公正廉明,得到群贤推崇

  • 贪泉

    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载:吴隐之为广州刺史,“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”隐之“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曰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(音shà,饮,微吸)怀千金,试使夷齐(指商朝奴隶主

  • 呼癸庚

    同“呼庚癸”。清尤侗《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》之二:“深宫斋祓念苍生,莫遣南东呼癸庚。”【词语呼癸庚】   汉语大词典:呼癸庚

  • 数日恶

    好多天心情不愉快,多用于离别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语右军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数日恶。’”谢太傅:谢安。右军:王羲之。【词语数日恶】   汉语大词典:数日恶

  • 双鹅飞洛阳

    同“苍鹅出地”。唐李白《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》诗:“双鹅飞洛阳,五马渡江徼。”

  • 双成

    旧题东汉.班固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,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云笙……”(据《五朝小说大观》本)神话传说,西王母有一侍女名叫董双成,极善吹笙。后用为咏侍女或咏仙女之典。唐.宋若华

  • 睡鸭

    香炉。古代一种用铜冶铸的睡鸭形的香炉,中间空可燃香,使香从鸭嘴中喷出。宋代王庭坚《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诗》:“欲雨鸣鸠日永,下帷睡鸭初闲。”【词语睡鸭】   汉语大词典:睡鸭

  • 庄周蝶化

    同“庄周梦蝶”。清赵庆熺《金缕曲》词之二:“风雨鸡鸣夜,忽挑灯,枕书而卧,庄周蝶化。”